标签:
旅游 |
分类: 阿布在路上 |
端午,为寻一个安静的去处来到西栅。历时4年、耗资近10亿元精心打造的乌镇西栅,于今年春节前才对外开放。占地约3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拥有25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5公里长的老街,近万米纵横交错的河道,1.8公里的临河水阁建筑,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改建后的西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古镇原来的样貌,更不露痕迹第嵌进了些许公共活动空间。所有的细节都经过了推敲,清静淡雅,几乎再现了一个完美的江南水乡。。。然而,秀美的景致却独独没有了风韵,好像娇艳的玫瑰没有了芬芳。
今天的西栅,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也没有了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的居民。民宿的房东,街上的店家虽然还是乡音依旧的本地人,不过都是旅游开发公司的员工,拿一份薪水,每天上班而已。原本那些或嘈杂或安宁,或快乐或愁苦的生活不见了,无从探访。而滤走了生活气息的真真切切的古迹,也像布景一样了无生气。
《威尼斯宪章》这样说道: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一性,从而把古代的纪念物看作共同的遗产。大家承认,为子孙后代而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在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
很遗憾我看到的仅仅是外壳,表象,刻意经营的空间。不仅是西栅,周庄,同里,朱家角,七宝。。。以商业街的模式来保护和发展的地方。沿街面假古董的表皮装修,以明清一条街的名义,结果古镇无一例外地蜕变成贩卖千篇一律纪念品的商业街。江南水乡早已不是一个有机的现实,而是一个历史词语。农耕文明,手工业文明,前现代社会形态,全部不复存在,不能再生了。
如今的古镇保护都是依赖外来资金,而外资的投入理所当然是需要利益的回报的。当地居民彻底被动,完全缺席,更不要提《威尼斯宪章》所说“促使居民积极地参加保护工作”,全信息保护和传递下去也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