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鹰:路遥文学奖未评先烂

(2014-01-13 13:04:16)
标签:

中国文学

路遥文学奖

高玉涛

路茗茗

肖鹰

分类: 文学批评

“路遥文学奖”未评先烂

 

肖 鹰

 

 

20131月以来,文化投资商人高玉涛无视已故作家路遥妻女坚决反对,一意孤行,强挟路遥名义,募捐操办“路遥文学奖”。高玉涛以活欺死、以大欺小,其违天伦人道之甚,社会道义不可坐视!

  在回应路遥女儿路茗茗分别于20131月和20141月发表声明和律师函要求高玉涛停止运作“路遥文学奖”时,高玉涛有如是言论:

 

如此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虽然源自民间、底层和草根,怎么可能随便一句话就叫停了呢?20130204新京报)

路遥文学奖去年12月的一审评委已经开始正式阅读参评作品,而且这个奖还要国际化,怎么可能停办呢?(2014-0112西安晚报)

 

高玉涛无视人伦“决不放弃”的“路遥文学”,真是一个“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吗?这个由高玉涛操办的“路遥文学”,真的可能“还要国际化”吗?

 高玉涛规划的“路遥文学奖”,201318日宣布“正式启动”,并向社会公布“共设6个奖项,总奖金过百万,其中长篇小说的奖金会达到50万以上” 2013-01-09新京报);然而,在201418日举行的“路遥文学奖开评仪式”上,却宣布“路遥文学奖将每年评出一部获奖作品,目前确定奖金为99900元。”(2014-01-09北京日报)

仅一年之隔,从“形式启动”到“开评仪式”,这个被高玉涛自称为“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的“路遥文学奖”,奖项就从6个减少到一个1个,总奖金就从“过百万”缩水到“9.99万”。

根据媒体发布消息:20131月的“路遥文学奖”不仅设置6个奖项,而且评选作品范围从路遥逝世的1992年起,一直追踪到评奖年度,2015年首届、2017年第二届,当颁奖时间与评选作品时间重合时,则把奖项改为5年一届。20141月的“路遥文学奖” 则是“一年一奖,评选对象为当年长篇现实主义作品”。

2013年到2014,评奖范围如此极度缩水,“路遥文学奖”这样“创新”的宗旨是什么?依据何在?操办“路遥文学奖”的“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和高玉涛没有向社会公众做任何公开说明和解释。我们只能猜测,根据公开可见的信息,因为高玉涛能够“募集”的人力与财力所限,“路遥文学奖”极度缩水,是因为2013年牛皮吹大了,一年下来,牛气泄了!

如此极度缩水的“路遥文学奖”,“严肃”在哪里,“系统”在哪里?“未评先缩水”,这肯定是国际评奖史上的一个“创新”!高玉涛就是这样搞一个“缩水路遥文学奖”去“国际化”?

 

201318日高玉涛发布“路遥文学奖正式启动”消息,在媒体上造成了“收藏家斥资百万办路遥文学奖”的舆论导向。我本人就产生了“出手就可以砸出百万元办奖的高玉涛先生”的印象,并且写在了我的《 肖鹰:强办路遥文学奖究竟为谁》中。然而,近日仔细察看比对一年来的相关报道,才知道,高玉涛作为发起人之一,只为“路遥文学奖”捐款20万,连同另一发起人高为华捐款20万,再合上“社会募集”,在201318日,“正式启动的百万大奖”之“路遥文学奖”仅有77万资金。77万就敢“正式启动”持续性的百万大奖!如此“创新”,不是玩“空手盗”吗?

 

 路遥文学奖的奖金全部从社会上募集而来,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高玉涛和另一位发起人高为华各自捐款20万元,在活动结束时已经有77万元的捐款。文学奖专家顾问之一的邵燕君建议社会各界所有路遥的读者和粉丝都可以为这个文学奖捐款,10块、20块都可以。高玉涛认为这个提议很好,表示一定会采纳。(2013-01-09新京报)

 

高玉涛认为“社会各界所有路遥的读者和粉丝都可以为这个文学奖捐款,10块、20块都可以”是很好的提议,不是把“路遥”变成了一个“文学奖苦主”吗?路遥真需要一个靠“10块、20块都可以”的“社会募集”来设立一个“路遥文学奖”?这个由文化投资商人运作的“空手盗”强办“路遥文学奖”,是尊重还是羞辱逝者路遥,还有疑问吗?

 

18日“路遥文学奖开评仪式”开会议现场,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主席、福建一家艺术品公司的总经理陈伟,向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赞助100万元。(20140111成都商报)

 

这个消息,似乎没有得到更多媒体关注!然而,它毫无疑问地向我们暴露了高玉涛操作“路遥文学奖”是如何向“社会募集”的,所奉行的“募集原则”究竟是什么!

“‘路遥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主席、福建一家艺术品公司的总经理”,这两个头衔拼在一起,能不荒唐之至而令人无语吗?一个连媒体都不屑报出具体名称的“艺术品公司”的总经理,却在“开评仪式”上就以“颁奖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堂皇暴光,而他获此殊荣的资格就是“向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赞助100万元”。“赞助100万”可得“颁奖委员会主席”头衔,赞助1000万,是否高玉涛就该奖“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主任”拱手相让?这就是高玉涛霸王办奖的“严肃”表现?“路遥文学奖”的格调就是这样低?

一个与文学无关的公司经理“赞助100万”可得“颁奖委员会主席”头衔,“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如此操办,“路遥文学奖”不是未评先烂、未奖先卖吗?如此商人投机强办“路遥文学奖”,路遥亲属坚决反对,难道不应该获得社会道义强力支持吗?

高玉涛不仅无视路遥妻女感情和意愿强办“路遥文学奖”,而且也无视国家相关法规,“未批先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民间办全国性文艺奖须申报批准。媒体报道,去年高玉涛方面已经上报文联设立“路遥文学奖”,但至今未得报复。高玉涛对媒体说:“我们给文联上报过报告,到现在也没有正式的批复,这个事业不能等这个批复。”(2014-01-13 中国广播网)

这种既失人道,又违法规的“公益事业”,将怎样成为高玉涛自称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呢?

根据媒体相关报道,“正式开评”的“路遥文学奖”由“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组织运作。但是,尽管包括“新华社电”在内的主流媒体均参与了相关报道,从“正式启动”到“正式开评”过了1年,而且还经历两度至今未了的路遥亲属对该奖设立的坚决反对,“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至今仍然是一个只有高玉涛一人显身的“皮包公司”。

这个由“中心主任”高玉涛宣告要将“路遥文学奖”办成全国性文学大奖、而且要国际化的“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在网络上没有介绍资料――百度、谷歌都查索不到,对于公共世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中心”。除了“开评仪式”报道有提及“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主任高玉涛”,查阅不到报到所宣称的“顾问”、“评委”名单。

高玉涛一再理直气壮地声称操办“路遥文学奖”是自己在做一个“公益文化事业”,既然是一个“公益事业”,而且还有“社会募集资金”行为,就必须将“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机构组成、具体人员及分工、评委会名单,“正式”公之于社会,让公众和舆论充分监督!

然而,现在高玉涛方面不仅不按规范公布相关人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更加诡秘的是,与对“路遥文学奖开评仪式”高调报道的势态非常不协调的是,媒体集体一致对出席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开评仪式”人员名单几乎全部“屏蔽”!而且连参加“开评仪式”人员名单都不敢向社会公布,高玉涛借“路遥文学奖”名义,搞的究竟什么样的“公益事业”?

具体参与操作和评选“路遥文学奖”的人员“不能见天”,是高玉涛联合媒体“屏蔽”他们,还是这些“高端”、“著名”的学者、批评家因为参与了高玉涛搞的“路遥文学奖”这个“公益事业”而“见不得天”?

大家知道,文化活动中,会议的意义不仅在于会中会场,而且在于会后会外――实际上后会宣传效益常常是会议组织者办会的“最终追求”。邀请“高端人士”与媒体记者参会,主旨不在会中会场,而在会后会外。一个高端会议的报道,必须是以一系列符号化的“高端人士”的名单罗列为要件的。现在的惯例,办会多少都要发给与会者“车马费”的,如果在会议通知中注明“会议备车马费”,那么这“车马费”必不菲!这次“路遥文学奖开评仪式”应当在“车马费”上花销不菲。让媒体高调报道“开评仪式”,却不让报道与会名家名,这样“反唱空城计”的媒体营销,无论是出于与会人士的“自求屏蔽”,还是出于组织者的“被动选择”,高玉涛应当是实在有苦难言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高玉涛这样“以活欺死,以大欺小”,强挟路遥名义霸王办奖,实在是无道可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