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鹰:拒绝“路遥文学奖”活动

(2014-01-12 09:03:22)
标签:

路遥文学奖

路茗茗

中国文学

肖鹰

文化

分类: 文学批评

霸王办奖行不通

肖 鹰

-------------------------

随着18日“路遥文学奖”的正式开评,对于该奖项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昨天,路遥女儿路茗茗通过北京大器律师事务所向该奖项发起人高玉涛、高为华发去律师函,要求即刻停止“路遥文学奖”的设立及后续行为,并向公众澄清、向委托人道歉。(京华时报,20140108)

 -------------------------

我看了“路遥文学奖章程”,感觉很草率,更加没有会议方传达“确定路遥女儿到会”的信息,我决定不参加这个会议――尽管这个会议就在离清华一街之隔的我母校北大举行。

 

有钱能使鬼推磨!你不信?强办“路遥文学奖”的文化投资商人高玉涛信。

高玉涛在201318日宣布“路遥文学奖”正式启动,随即遭遇路遥女儿路茗茗发表声明反对。路茗茗声明称“该奖项设立未经过路遥家人的允许,反对该奖项的设立”。然而,一年后,201418日,高玉涛又在未得到路遥亲属同意的前提下,堂堂皇皇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路遥文学奖”正式开评仪式。

高玉涛为何一再置路遥亲属的明确反对不顾,窃用“路遥”名义,坚持霸王办奖,反复给路遥亲属“造成严重精神痛苦并且违反社会公序良俗”(路茗茗律师)呢?就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文化投资商人(别称“收藏家”),而且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正式开评仪式”能够在“最高学府”堂皇举行,而且延揽了数十位高端学者和批评家,就是金主高玉涛令鬼推磨的实证!(我在会前收到这次会议策划人发给我的通用邀请短信,信中有“会议备有车马费”云云。)

在这个“正式开评仪式”前几天,我接到清华另系一同事电话,说受这次会议策划人委托,邀请我参加会议。我当即表示,路遥女儿曾公开反对现在设立“路遥文学奖”,我曾发表文章支持路遥女儿( 肖鹰:强办“路遥文学奖”究竟为谁,我不参加这个会议。稍后,会议策划人亲自给我电话邀请,并且告知高玉涛方面已经基本取得路遥家属同意设立“路遥文学奖”,路遥女儿可能到会。同时,该策划人还发了手机短信给我――这是会议通用邀请短信,信中有“会议备有车马费”云云。

我告知会议策划人,给我传来会议相关文件,如果路遥女儿确定到会,我可考虑参会。“正式开评仪式”前三天,会议策划人电子信传给我“路遥文学奖章程”,但没有再来信、电告知路遥女儿是否确定到会。

我看了“路遥文学奖章程”,感觉很草率,更加没有会议方传达“确定路遥女儿到会”的信息,我决定不参加这个会议――尽管这个会议就在离清华一街之隔的我母校北大举行,而且“会议备有车马费”。

在此,我以学者的身份奉劝文化投资商人高玉涛先生,如果真尊重路遥,就首先应当尊重他身后的亲属的感情和想法;如果真的热爱文学,有志于推动中国文学提升,就不要一再纠缠于企图窃用“路遥”名义办霸王奖,而是利用自己的商业资本做点切实有利于中国文学品质提升的事情。

中国文学不是缺少奖项,而是没有真正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奖项,烂奖泛滥!

至于路遥,他绝不需要以他的名义设立一个文学奖而长存世界,作为一个卓越的作家,路遥的文学生命只能是以他的作品长存世界。

既然财大气粗,高玉涛先生何不学学诺贝尔?诺贝尔立遗嘱设奖,可没有想到要借在世或已故的名人说事!

 

-------------------------

       强办“路遥文学奖”究竟为谁

 

肖 鹰

 

题记:高玉涛打着逝者路遥的旗号办文学奖,却又毫不顾及路遥家人的意愿,这不是办霸王奖吗? 

 

近来,“只见奖项横飞、不闻佳作一传”的中国文坛,又有一号称“路遥文学奖”的“全国性文学奖项”企图“脱颖而出”。该奖项发起人高玉涛声称,“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对于路遥文学奖,我肯定是往长久打算的。” 

但是,路遥的女儿路茗茗两度公开表示,以办“路遥文学奖”时机不成熟为由,坚决反对现在仓促办奖。然而,针对路茗茗的“坚决反对”,高玉涛不仅马不停蹄地按计划推进办奖事宜,而且公开回应路遥家人说:“谁都挡不住我设立奖项的决心。”

高玉涛的决心从哪里来呢?综合他公开于媒体的言论,可概括为两点:

第一,他曾和路遥有过三年密切往来,并有大量来往通信。就是说,他是以路遥好友的身份下定决心的。第二,他称:“路遥的文学成就是公共遗产,发起成立路遥文学奖是公益行为。”就是说,他操作此奖又是以公益志愿者的身份下定决心的。

这两点决心,真是谁都挡不住吗?于私而言,如果他真以路遥生前好友的身份来办奖,就应首先征得路遥在世家人的同意、支持,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完全不顾路遥家人的坚决反对,一意孤行。于公而言,这个号称为“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甚至连征得路遥家人同意的程序都没有履行,就仓促上马,简直是视办奖如儿戏,实为国内文学奖项滥设风的典型案例。

这样办奖,是否“私益”我们无据,不可妄论,但可以断定绝无“公益”可言。

因为高玉涛并非文坛中人。网上资料显示,他是陕北靖边县人,曾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拥有国家经济师职称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委员会理事长、《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国名家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等头衔。其中并无与文学相关的资讯,我们只得到两个关键词:经济与收藏。

多少了解当代文化活动的人士都知道,现今的所谓“收藏”,实质上就是“投资”;所谓“收藏家”基本是奔着“一本万利”的目标,做古董与艺术品买进卖出生意的。这位高先生进修过经济学,从事收藏的实业,自然是深谙“收藏投资”方略的。多年来,国内文坛很怪诞的现象是,“文学不兴办奖兴”,许多实业界的大佬都纷纷举资办文学奖。这是为什么呢?

从市场角度来看,理由很简单:兴办文学奖,尤其是一个文学奖办得足够大,对于投资的企业家来说,就是做了一本万利的软广告。其次,作为附带效益,参与办奖的一干人员,包括评委、获奖人等,均会获得虚虚实实的各档次收获。在市场效益压倒一切的当下国内文化生态中,“办奖”实在是一个“名利皆收”的高回报经济。而据悉,高玉涛及其延揽的“路遥文学奖”现有投资人,均是收藏界人士。

据公诸媒体的进程,虽然还在酝酿当中,且路遥家人已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路遥文学奖”的授奖计划却早已核定:首届“路遥文学奖”计划于2015123日(路遥生日)颁出,总奖金过百万元,其中长篇小说的奖金会达到50万元以上。

我注意到,已有多位著名文坛人士质疑高玉涛及其团队办文学奖的资质及其动机。事实上,我们不能反对任何业界的任何人士以任何动机举办文学奖,除非相关活动违法违规。但我认为,高玉涛们及关注此事件的各界人士,应认真倾听和思考路遥女儿路茗茗拒绝现在创办“路遥文学奖”的理由。

路茗茗说:“我觉得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像国内文学界比较权威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对文学写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严谨一些。如果出现了状况,不仅影响我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了发起者良好的初衷。”

所谓发起者良好的初衷,就是高玉涛们宣称的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的“公益”。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1988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茗茗自然是以《平凡的世界》的水准来审视今天文学奖的评奖环境的,相信是这个审视使她做出了反对现在设立路遥文学奖的决定。

了解国内当代文学奖评奖状况的人士都知道,不仅等而下之的种种文学奖评选在“评奖经济”之路上“唯利是图”,而且作为国家最高文学奖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近几届也屡屡曝出“评委自评自奖”、“严重抄袭之作获奖”之类丑闻。换言之,不仅“利”字当头,而且缺少监督,使得当下国内文学奖评选几乎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名利场和丑闻滋生的是非地。

当今国内的文学奖项多不胜举,但却几乎找不到几个真正有公信力的“全国性文学奖”。在此环境下,一些文学奖不仅不能正面引导年轻文学创作者的正确追求,提升公众的文学品位和兴趣,反而在以严重的铜臭气误导文学青年,败坏公众对文学的兴趣。

路遥于1992年病逝,他当然是看不到身后的国内文学奖现状了。所幸的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心地纯真而智慧的女儿。路茗茗拒绝设立“路遥文学奖”的举动,真正坚守了父亲的文学精神,是成熟的决定。

对于出手就可以砸出百万元办奖的高玉涛先生,我们在此友情提醒一句:真是尊重路遥,就不能靠砸钱办奖,更不能办霸王奖。

(原载:东方早报,2013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