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伍皓究竟错在哪里?

(2010-12-17 08:27:05)
标签:

伍皓

起诉事件

公务员素质

文化修养

肖鹰

文化

分类: 社会时评

伍皓们要努力过“文化关”

 

肖 鹰

 

  核心提示:“新形势”要求公务员文化精神的深刻转型和提升伍皓们的社会表现在政治上不过关,根本症结在于他们文化上不过关。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先生,是一位很早就觉悟到“灌输式宣传已不适应新形势”、主动“试水”新媒体的“个性化高官”。然而,这位“70后”新锐高官连日来从微博到主流媒体,频频走麦城。

  首先,他的微博言论 “每一起拆迁维权的围观和声援,实际上都是在鼓励更多的对抗,这又必然会制造更多的鲜血和悲剧”,遭到媒体人士批评;继后,他宣告要起诉批评者招致网友和舆论一边倒的抨击;现在,他宣布放弃起诉,却又因声称“食人之禄,事人以忠”两句话被舆论揪着不依不饶。

  伍皓系北大中文系毕业,曾在新华社做记者16年,据说现在又被云南大学特聘为兼职教授和文科研究生导师,国学知识应当不会太差。但是,他所谓“食人之禄,事人以忠”的说法,却不见经传。检索《四库全书》电子文库,只有“食人之禄”,决无“事人以忠”,更不用说两句联用了。“食人之禄”,早期出现在学界疑为伪书的《孔丛子》和《孔子家语》等典籍,前者言“言不当于主人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尸利素餐,吾罪之深也。”后者言“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宋代李光《读易详说》说:“食人之禄,则怀人之忧;衣人之衣,则思人之患;岂窃位素餐以饱其身、肥其家而已。此又圣人致其戒慎之意也。”

  古人这些话,基本意是指自己在其位(食人之禄),就要谋其政,不能玩忽职守(尸位素餐)。在这些话中,并没有谈到“事人以忠”。为什么不谈“事人以忠”呢?古人的意思很白,“食禄”只需要“尽职”,而无关于“忠”与否。伍皓先生不仅独创了“事人以忠”这个前无古人的说法,而且将之与“食人之禄”连用为“食人之禄,事人以忠”。这不仅僭越了古人原意,而且表现出比古人更用心于“忠上”的“阴影”。这就难怪伍皓先生要招致公众和媒体的“不依不饶”了。这是伍皓先生吃了古代文化不过关的亏。

  除伍皓先生之外,近来我们频频看到拥有局长、厅长、县长、市长等职务的高级公务员在应对媒体和舆论时开口就错、屡屡陷入被舆论质询和抨击的困境中,表现出对新媒体文化的严重“不适症”。日前的“双起局长”、“索命县长”和“羊羔体诗人书记”,都是典型案例。为什么呢?这不仅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公务员不得不面对“灌输式宣传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文化环境,因此在表达方式上要转型——由“灌输”到“交流”;还因为“新形势”对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思想视野、胸襟气度提出了更高的,即更加文明、民主、平等和理性的要求。概括讲,“新形势”要求公务员文化精神的深刻转型和提升。

  我们看到,就学历、学位而言,现在公务员各层次都在水涨船高地往上走,甚至于此前中国人大校长纪宝成先生称“最大的博士群体在官场”;与此同时,“官员诗人”、“官员艺术家”也成风气昌盛之势。但是,从近来见诸媒体的诸多现象又让我们遗憾地看到,高官高学位不等于高文化,附庸风雅更不等于真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对高官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格是有极高要求的,要求其要毕其一生学习涵养人生境界,要培养从容宽宏的“圣人气象”。伍皓先生们虽然热衷于试水新媒体,在执政活动中变“灌输”为“交流”,但并没有下真功夫认知“新形势”,实现自身文化精神的转型和提升;就难免新瓶子装旧酒,稍有意外,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气短口拙,张嘴就惹祸--暴露无遗出旧有的官僚心态。伍皓们过不了新媒体的“政治关”,根本症结在于他们没有过新媒体的“文化关”。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传》)然而,“君子言行”之“慎”,不是拘谨约束,而是要从文化的深厚涵养中来,文化功夫做到家了,就能有高境界、大气象,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若真做“新形势”下称职的文明公务员,伍皓先生们须得努力过“文化关”。

  (原载《东方早报》,2010-1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