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访第二日

(2008-07-23 05:12:29)
标签:

游埠

家访

慈善

兰溪

杂谈

分类: 河南助学
睡眠不足,睁着肿肿的眼睛,到了徐小江家里。

三层楼房,二楼和三楼都未交付使用,跑了昨天一下午,我们对这种房子不再觉得惊讶。小江的父亲在工地上打零工,每天50块左右的收入,母亲在毛巾厂,每天收入20块。粗粗算下来一个月两千块的收入,加上祖父一家四口人,看起来不错。但这收入并不固定,再加上吃钱的房子,日子还是过的入不敷出。

小江和我上学时候所有优秀女生一样,沉默稳重。她的表情总是淡淡的,只有在她的日记里,才能看到她的小小心事。学习是她的头等大事,消沉的时候就拼命用那些“永不言弃”的大道理鼓励自己。她喜欢许三多,也梦想着有电视剧里“史今”那样像老师一样的朋友。我不知道史今是谁,但读出了她的孤独。




出门来,一大早的太阳已经毒辣辣的了,校长和刘先生又开始流汗,辗转几处,打了几个电话,到了王骏家。去之前,刘先生看家访的名单,告诉我这个孩子是所有学生里面成绩最差的,今年考试只排到了年级的61名。我心里一沉,学校报上来的都是成绩拔尖的学生,王骏一定是很困难。

果不其然,进了他家矮矮的旧房子里,就像进了一个废弃的仓库。

王骏的大妈在一边语速很快的给我们介绍着情况,他在一边静静的听着,从进门以后,一直也没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大妈催他去倒水,拿椅子,他才动一动。后来他拿出了一个破旧的风扇,扇叶上挂满了灰尘,没擦就要插上电源给我们吹,我赶紧拦他让他找个抹布来擦,省得灰尘吹的到处都是,却被刘先生用眼色拦住了─他怕伤害了人家的一片好心。

椅子找到了,上面是脏兮兮的不知道什么东西,他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块黑漆漆的抹布,使劲擦了擦。我没有一丁点嫌弃他的感觉,只觉得胸口堵的慌,脸上还得一直挂着笑,生怕他察觉到我的情绪。

跟贫困生打交道多了,我渐渐明白,跟他们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不能流露出一点同情他们的情绪来,因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同情的话他们已经听的不少了,就像那一刻,他的大妈在旁边一直说着他的身世。

12岁的时候,王骏的妈妈离家出走,再也没出现过。爸爸一边务农,一边在附近的工地上找零工做。后来听校长说,王爸爸当年年纪大了,不好找媳妇,就去贵州买了他妈妈,这大概是浙江和贵州之间一种常见的交易,因为我们看到这些学生已经不止一家是这种情况了。孩子大了,妈妈往往就离开了,而且,再没了踪影,只剩下一个没有什么赚钱能力的爸爸和一个幼小的孩子。我想象不出那些能舍弃亲生孩子出走的女人的心情,她们多是选择10岁左右离家,鲜有从小就抛弃他们的。她们也许一直在逃跑和留下之间挣扎,等到孩子大了,终于一狠心,选择了为自己而活。

短暂的接触,我无从得知王骏这几年是怎样过来的。看看他破破烂烂的家,已经就够让人难过的了。他非常沉默,也没有笑容,大妈说他从来都不叫人,叫自己也是某某的妈。


王骏的身上,穿着一件廉价的晴纶背心。因为太久了,上面布满了白扑扑的细毛球,这种背心在我们小时候好像都没人穿了。他稚气的的脸上,有几颗青春痘,乍一看只有十几岁。但是仔细看他的眼睛,却感觉得到那目光里的忧郁。

掉到61名的原因是因为数学和物理都没及格,校长说这是到了学习的高原区,从初中上来,还不适应高中的课程,落下一点没学好,就越积越多,到最后没了勇气和信心。这时候只有克服困难,硬冲上去,才能像翻过高山一样,从此豁然开朗。

因为太心疼他,所以校长和刘先生说他数学不好的时候,我本能的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辩护,“yami姐姐小时候数学就不好,”本来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数学很难学,我理解他,谁知道一出口的效果却成了,你看我数学不好,但是现在也不错。出门以后,刘先生相对严厉的批评了我,我知道,我心疼王骏,而刘先生是为了王骏着急。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

离开他家,我的心也始终放不下。没有妈妈的呵护,不知道他的父亲究竟能给他多少温暖。

下一个目的地是朱灿家,就是我在座谈会上批评的男孩。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听书记讲过他家的情况。父亲在兰溪市打工,母亲在朱灿小时候得了病,两只手抽搐在一起,每个月都要服很多药,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但那是个要强的女人,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也接了手艺活,用半残疾的手一点点的做着。朱灿很心疼母亲,成绩也不错,这次考了全年级第六名。

他们家的大门紧锁着,据邻居说可能是朱灿父亲把他们都接到城里去了。后来我没有看到他的日记,只是从座谈会和周围人的零星叙述中拼凑着对他的印象。这应该是个懂事而且敏感的孩子。他并不开朗,而且有点害羞,不幸的家,也让他背负了很多沉重的压力。

到了朗伟丰家附近,他爸爸来接我们,他在前面小跑着,用手捂着腰。这是个很爱笑很健谈的男人,所以我们在他家逗留的时间比较长,只是朗伟丰自己,始终不开口说话。


这是一间有上百年历史的祖屋了。三个房间,住着他们一家,祖父,大伯三户人家。往天花板望去,是房梁和密密麻麻的瓦,其中一块还是用塑料布盖着的,下雨的时候,屋子里不是在漏雨,而是下雨。

屋子里很简陋,红色的对联和海报,给屋子里添了点亮色。


除了自行车,看不到一件值钱的家当。

是父亲一直在给我们讲他家的情况。他在家务农,有时候做做零工,但腰椎肥大,所以经常不能做工,伟丰的母亲在织带厂打零工。生活过的很艰难,但是伟丰比较争气,他们家的希望,也寄托在了他身上。

沉默的伟丰一直坐在旁边面无表情,父亲也并没有过多的夸奖他。等我们看到了他们一家三口居住了多年的环境以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孩子能拿到年级第11名的成绩,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么多年,他们就是住在这个房间里,大床是父母的,小床是伟丰的,因为祖父信教,经常要带人来屋子里开会,这张床也就成了伟丰的课桌。

我借着让伟丰带我看老房子的借口,把他叫出了门。不在父亲身边,伟丰变的开朗多了。他给我介绍,这个村子叫前店郎,据说很多年轻有个安徽来的卖货郎中,在这里开了一间店铺,这个村子就由此发展而来。村子的后面,是一片寂静的水塘,我们在边上聊了会天。我想,他一定是很怕父亲。因为离开家的他,完全变了个人。

我们家访的最后一站是杨帆家。马路边,一条被树林掩着的小路上出现了两个男孩,长的一模一样,穿的T恤也是同款不同色。原来杨帆有个双胞胎的弟弟。

小路的尽头是座安静的院落,一进门,就是葱葱郁郁的冬瓜架,几个硕大的冬瓜吊着,颇有田园风情。左手是菜园,被一片菜架包围着。井台扫的干干净净,衣服晾的平平整整,我一下就爱上了他家的院子。


再往前,房子也很特别,跟其它人家千篇一律的土墙或砖墙不同,他家的墙全部是用大小均匀的鹅卵石砌成的。我在一边赞不绝口,问杨帆妈妈这是什么时候盖的,她笑着说是二十年前。推算杨帆的年纪,大概这是他们结婚的时候盖的房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别有情趣。


杨帆妈妈略有些胖,跟这一路走下来看到的妈妈不同,她的气色很好,皮肤也很白。如果在别的地方看见她,一定想不到她的生活竟然这样艰苦。
一进门,就看到墙上的奖状,有杨帆的,有杨帆弟弟杨铮的。妈妈说,这里面还有姐姐的,她已经出嫁了。


坐下来,我们随口问杨帆爸爸在哪,妈妈腼腆一笑,说爸爸已经不在了,是在十一年前过世的。转过头,对面墙上是一个黑白相框,一个棱角分明的男人沉默着。相框挂的很高,但镜面玻璃却是洁净的。

我赶紧别过头,杨帆妈妈并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笑吟吟的给我们倒茶。我们围坐在宽大的方桌前,两个兄弟乖巧的坐在我们对面,一般的浓眉大眼,一般的俊朗面庞。让我这个从来没做过母亲的人,也感受到了儿子长大成人的欢喜。

姐姐出嫁了,杨帆寄宿,每周回家一次,杨铮考上了浙江的一所好高中,两周回来一次,其余的时间,就是妈妈一个人在工厂里打零工。家里平时虽然只有一个人,可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个妈妈,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屋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上。

趁他们聊天,我进到里屋去看。之前问过了,阁楼不能住人,除了厨房、客厅,就只有这一间卧室了。靠窗的这边,是兄弟俩的床。


一个柜子隔开了空间,这边是妈妈的床。这么多年,他们的生活就围绕着这么小的空间展开。18岁的两个兄弟,挤在那一张小床上…


记不得这两张照片是我还是刘先生拍的了,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拍重了。等他们送我们出来的时候,他一直充满敬意的和杨帆妈妈交谈。还给兄弟俩和妈妈合了张影。从来不管我blog怎么写的他,这次强调:一定要把杨帆妈妈好好写写。

我想,这个生气盎然的小院落,这一对懂事的大男孩子站在这里,或许什么都不用说了。


回来看杨帆的日记,出乎意料的,他的文字很老道,观点独特。在他的日记里几乎看不到生活琐事,都是相对宏大的话题,这是个有思想的男孩。

在满篇风格严肃的文章中,有这样一篇充满了温情:

我的一家
我想最温馨的话题,最值得回忆的东西也就是我的一家。母亲勤劳贤惠,从来就不依靠他人。虽然身患重病,但还是含辛茹苦地把年幼无知的我们三拉扯成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最伟大的。
姐姐从小就非常懂事。母亲对她十分放心。母亲外出干活的时候,她就担负起母亲的责任,还要做饭,洗衣,农忙时,早出晚归。一个小女孩如何承担得了。为此,她的学习也就耽误了,其实,她很用功,她本应该学得很好。我和弟弟都有愧于她。
中考结束了,按分数我们都可以进兰五中,由于家庭条件有限,我选择了游埠中学,我享受了学费全免的待遇,非常感谢游埠中学给于我的机会,我会好好努力。
弟弟在浙师大附中也很用功。相信命运会因学习而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访第一日
后一篇:三个大男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