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教学手记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一句诗胜过一个师——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写过《从军行》的不少,体裁有古体的也有近体的,有律诗也有绝句,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李白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卢照邻的是五言的,陈羽的是七言的,李昂,王维等等,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能一一列举。王昌龄写了两首五言的歌行体,还有七首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现戍边将士的情思离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热血激昂,或含蓄深沉,都情景交融,再配以舒缓自然的格调、宛转浏亮的音节,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下面选其中的第四首,试做欣赏解读。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更衬托出戍边将士常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心情的郁闷和压抑。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使得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雪峰似乎都黯淡了,不再那么清晰明亮;我们戍守的这座小城,这座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已经深入吐蕃和突厥人的腹地,极目东望,似乎隐约可见大唐的西部军事重镇玉门关。青海湖上的长云,既是天上飘着的阴云,更是激烈残酷的边地争夺战的阴云,甚至还有沉积在将士们心头的长期厮杀混战而取胜遥遥无期的心理阴云。将士们离家万里,从孤城“望”玉门关且是遥遥不可见,从玉门关到长安城更是远在天涯,那么,诗中这个“遥”字,恐怕也就不只是空间距离上的远了,恐怕也还有思乡的情浓吧?这里的“暗”和“遥”两个字,描绘的是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但这景象里包含的是戍边将士们在“孤城”生活的多么艰苦,心情多么孤寂,包含了他们对战胜回家的多么渴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从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高度概括了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紧张激烈: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战斗艰苦,敌军强悍,边地荒凉,于此七个字中一览无余。百战,形容战事之多;黄沙,是战争场所,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穿金甲,既是活着的将士的荣耀,更让人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想见应该有多少将士血染黄沙,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必胜的信念,不屈的精神,马革裹尸,视死如归,这一句誓言多么振士气,鼓人心,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我没当过兵,没参加过战队斗,但是看电视剧,看战争片,将军们在大战之前都要作战前动员,来鼓舞士气。记得《亮剑》中李云龙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勇者必定要有必胜的信念,我觉得王昌龄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用于激发斗志、众志成城;用于号召将士同仇敌忾,战则必胜,其作用我觉得绝不会低于一个装备精良的加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