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椒道士煮白石,我持瓢酒慰风雨——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2019-03-20 18:12:23)
标签:

读书

教学手记

热爱生活

生活感悟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全椒道士煮白石,我持瓢酒慰风雨——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从晋代王子猷雪夜访戴奎,传下“乘兴而来兴尽而反(返)”的典故后,唐代很多名人都演出过访友不遇的剧本。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字子猷),曾住在山阴,黑夜里雪后初晴,月色明亮,四下里一望一片银白,就喝着酒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又想起老朋友戴奎来。当时戴奎正住在剡。就连夜乘着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宿的时间小船才到了,但是到了门口没去敲门就往回走。故事表现的是当时名士率性任情的风度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王子猷也因为性情潇洒而名垂青史,他的故事也成为文人雅士的美谈佳话。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夜访裴迪秀才,过门不入而返(《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贾岛也曾写过《寻隐者不遇》和《题李凝幽居》,都是访而不遇,后来也都成为文坛佳话。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是流传下来的韦诗中艺术成就相当高的一首,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苏轼也很喜欢这首诗,曾用“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韵仿写“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韦应物和这个不知名的全椒山中道士的深厚情谊,也因为这首诗杰出的艺术成就而广为流传,成为诗坛千古佳话。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椒,安徽滁州的一个县。韦应物为什么要给一个道士写这首诗呢?这个道士是个什么人呢?看了题目也许我们应该心存这样的疑虑。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这首诗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个“冷”字,这里的冷应该不只是天气的冷,更主要的应该是韦应物心里冷;而心里冷的原因,更主要应该是自己来到滁州后,一直“身多疾病”且“邑有流亡”,曾经的老朋友都互无消息而孤孤单单,离开京城来到地方想踏踏实实的做些实事却终于无所作为而郁闷惆怅。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这次离京的目的,甚至开始羡慕“山中客”清闲自在的生活,产生了暂时逃避的想法。这里的“忽”,我认为应该是韦应物一个短暂的一闪而过的念头,并不是他脑子里蓄谋已久的想法:因为他是个比较关注民生疾苦的好官,即便“身多疾病”,也只是“思田里”,他仍然在坚持,他放不下滁州百姓的事,他不能撒手不管。就是晚年在苏州,他能做官做到自己死了之后没有余钱把自己拉回家安葬,就可以肯定他是位为国为民的清官,好官。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葛洪的《神仙传》有个故事,“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就是说白石先生经常煮白石当饭吃。这两句诗说山中道士常常要在涧底砍柴,吃的饭也非常简单,生活非常清苦。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现在又下雨又刮风,不知道道士怎么生火,怎么做饭,怎么御寒,怎么过夜,所以诗人很想带着酒饭,不怕风雨阻隔,不惧路途遥远去慰劳一下这位清苦的道士朋友。“远慰”这样一个想法,就足见两人情谊的深厚。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可是看看满山落叶,又实在没地方寻找道士的踪迹。落叶,暗示时令已入深秋,呼应开头“郡斋冷”,更为诗人何以“忽念”这位清苦修行的老友作了最明白的注释。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最终无从排解。                                                   

还要回答一下前面的问题,全椒山中一个无名清修的道士,何以得到刺史大人的垂青,因冷而牵挂,不惜在风雨之夕,持酒远慰?我觉得是人格的独立,甘于清修,无求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让诗人不得不敬佩且牵挂;全椒道士如果放到今天,和刺史大人是好朋友,恐怕很难甘于清修的吧?即便真的能坚持清修,也不至于修到“煮白石”这么清贫吧?再者,道士的清修,和诗人的“清修”又何其相似?只不过道士是“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是身体劳累贫苦的清修;而诗人是“身多疾病”仍殚精竭虑的为滁人操劳,“邑有流亡愧俸钱”的道德自省罢了。诗人的忧愁和凄冷,可以套用林黛玉《葬花词》里一句话来描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全椒道士呀,你今苦修有人记挂,我今苦修又有谁人理解呢?故为此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