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旗亭唱阳春白雪,纪筠书长短绝句——王之涣凉州词

(2019-03-14 13:18:51)
标签:

读书

教学手记

热爱生活

生活感悟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旗亭唱阳春白雪,纪筠书长短绝句——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河东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和柳宗元算是老乡。他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但他的诗作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旗亭画壁的故事,就出自唐人薛用弱的传奇故事《集异记》。说开元(公元713741年)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应为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貰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霑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为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人,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沙(应作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大体意思就是三个人一块到旗亭喝酒,正好遇到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其中最美的一个演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件事不一定是真的,但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却是真的。

还有一个故事叫《凉州词长短句》。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纪晓岚家里,看到纪晓岚正在练习书法,便顺手把手中的纸扇交给纪晓岚,让他在上面题一首诗。纪晓岚接过纸扇,只见上面有远山、近城、杨柳春风。他略加思索,便龙飞凤舞写下了王之涣的《凉州词》。纪晓岚题完诗,乾隆仔细一看,发现词中缺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你故意漏字欺骗朕,该当何罪!”说着,把纸扇扔给了纪晓岚。纪晓岚拿起纸扇一看,果真漏下了一个“间”字,他立即镇定地说:“万岁息怒!我写的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而是根据他的词,重新写的一首词。”说罢,朗声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词是长短句,既然叫凉州词,应该这样改才是。”乾隆很佩服纪晓岚的才气,满意而去。纪晓岚只改动了一下原诗中的标点符号,不仅让王之涣的名诗变成了名词,还让自己化险为夷,这两个故事让王之涣这首诗更加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凉州词:又名《出塞》,是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凉州,就是唐凉州都督府所在地(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是站在黄河下游往上游看,自近而远,汹涌澎湃的黄河波浪滔滔,迤逦而上,到了远处沙漠和蓝天相接的地方,竟然像一条从白云间垂下的丝带——“上”因为“远”而把流动的画面渐渐变成了静止的风景。这句诗没有明写大漠的广阔无垠,视野的开阔空旷,但是诗人眼里的这个世界却是这么阔大无边,气象开阔。

一片孤城万仞山:只有“一片”孤城,耸立在万仞高山的当冲要道上。“一片”,应该有说这座城小的意思,又有这座城轻飘飘的如羽毛一样“悬”在高山上。“孤”写小城孤独耸立,孤峭冷寂。“万仞山”明写山高,实写小城地势险要,交代小城建城背景,更能突出小城处境孤危,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切都在埋伏着的是戍边的“征夫”们常年在这里的感受“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这好像是宽慰征夫们的话,“何须怨”,就是无须怨、不须怨。简陋的羌笛,吹奏出的《折杨柳》曲子,不会是宛转悠扬、欢快动听的歌舞升平,而可能只是、也应该只是思乡的曲子,哀伤的曲子。诗人好像是在宽慰辛苦戍边、苦苦思乡的征夫们,不须责怪无辜的羌笛,也不须责怪无辜的《折杨柳》曲子——但这里面包含着征夫们多少极欲还乡,又不得还乡的“怨”意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又何曾吹到过玉门关呢?“不度”,何其决绝,何其果断,何其残忍,何其无奈,何其不公。玉门关外,也是“率土之滨”,为什么就春风不度,杨柳不青?征夫们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托思乡之情也不能,这可就比折柳送别更为让人难以忍受了。征夫们怀着这种无法寄托思乡之情的心情听《折杨柳》曲,诗人又以“何须怨”的宽解话委婉的说出征夫们的感受,思乡之情和戍边之苦就更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了。春风不度,正面写边地苦寒,又含蓄无限的乡思离情。

这首诗一二句写景,从广阔无边的视觉角度描绘山川的雄阔苍凉。三四句抒情,从听觉角度抒发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感叹思乡之情无法寄托的同时,也委婉的表达了征夫们得不到任何温暖关怀的怅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