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教学手记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剑锋所指,慷慨悲歌——贾岛《剑客》
以诗人的身份,去写出这样充满英雄气的豪言壮语,不是本色当行,却能说得这样地道,在唐代应该有四位大诗人,他们是李白《侠客行》,王维《少年行》,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和贾岛这篇《剑客》,但贾岛和他们相比,都明显的吃亏——名气不如他们大,才气不如他们高,阅历不如他们广;更重要的是,贾岛用的字数比他们都少,他只用了短短二十个字——李白用了一百二十字,王维用了一百一十二字,杜甫光正文就用了一百五十四字,还有一大段长长的序——这样说当然是笑话了。可是,贾岛的《剑客》在三位前辈大咖面前却毫不逊色,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平分秋色。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十年磨一剑:说有这么一位剑客,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难道你真的就只觉得这是一把宝剑?难道你就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把剑至少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人自己的象征?哪一位剑客能拿来一用呢?
霜刃未曾试: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剑刃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贾岛自己出身寒微,为生活所迫,少年出家,做了“无本”和尚;但是用心磨砺,精心苦读,又巧遇文坛领袖知音韩愈,“授以文法”,劝其还俗,参加科考。然而,命运多舛,造化弄人,接连不第,要把满身“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咋就这么难呢?什么时候才会有“剑客”来试试自己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有多“锋利”呢?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把它拿来给您看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其实最冤屈不平的就是贾岛自己。韩愈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贾岛生在中晚唐,除了党争就是藩镇割据,社会混乱。家乡又是安禄山老巢的幽州范阳山区,
“胸怀利器,郁郁‘在’兹土,”,难有作为。到长安后,虽有韩愈相助,却又连试不第。而这一切诗人贾岛真的好无奈好无奈,所有的郁闷都只能郁积到这短短的二十个字里去了。贾岛实在太迫切地希望能像剑客手中的剑一样,施展才能,“一试锋芒”,为大唐兴利除弊了。
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十年磨一剑,这一个“磨”字,对贾岛来说,既是历练,也是隐忍,更有大好青春白白耗尽的悲愤。霜刃未曾试,这一个“试”字,让贾岛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贾岛以“剑客”自喻,把自己的才能比喻为“剑”。诗人不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不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悲歌”。
然而贾岛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剑锋所指,也就只有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