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花红水绿,更忆吴宫吴娃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019-02-18 10:57:31)
标签:
读书热爱生活生活感悟教学手记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忆江南花红水绿,更忆吴宫吴娃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人的记忆是种神奇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尽管有人记住的是美好,有人记住的丑恶,但总之能留在记忆里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白居易晚年因病回到洛阳老家隐居,就常常回忆起年轻时在江南见过的那些美景,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而这些记忆,到了白居易笔下,就变成了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用作词牌,还叫“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这是因为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填过这个曲子,都有名句流传。后来白居易根据这个曲调作《忆江南》三首,因为第一首首句“江南好”,所以又叫《江南好》。我们很多人都在中小学课本上读过这第一首,其实后两首也很好,很著名——只是好像有些不太适合中小学生读,或者是中小学生不容易“读懂”。这三首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合起来读才能更“完整完善”起白居易对整个江南的美好回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第一首是纯正的写风景,写江南美好的自然环境。江南好:“好”是文眼。风景旧曾谙:风景,概括写作对象。曾,照应题目中的“忆”。谙,熟悉而亲切,亲切而难忘。日出江花红似火:浪花被红日一照,火一样的红。红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就是生命力。春来江水绿如蓝:蓝草翠绿,江水的颜色和蓝草的颜色一样,写江水清,江水深。能不忆江南?一个反问句,直接抒发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诗人为什么要“忆江南”?一个又老又病的人,不可能不爱自己的故乡,但是洛阳的春天寒冷,洛水上的太阳苍白无力,洛水上的波浪不美,洛水边上也没有红花绿草,再说洛水浑浊且浅,甚至还可能已经结冰了,所有这些真的没法和江南的春天比。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真是一个值得诗人在记忆中重游的地方。诗人挑选了记忆中杭州最有特色的几样,来告诉我们他回忆杭州的原因:馥郁的丹桂的香气,美丽的神话传说,汹涌的钱塘大潮,还有热闹的观潮盛况,哪一样都不能不让诗人恨不得肋生双翼,飞到杭州,故地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年轻时曾经三次到江南“烟柳繁华”之地,当时文人饮酒狎妓是风流倜傥的风尚,白居易自然也不能例外。忆江南,诗人不能不情不自禁的记起在苏州度过的灯红酒绿的美好生活。一杯春竹叶,一对吴娃舞——娇媚无比的年轻舞女(诗仙李白也难以拒绝“吴姬压酒劝客尝”),朝朝暮暮之乐,谁能不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连大唐的君王都能“从此不早朝”,更何况惯于怜花惜草、吟风弄月、善解风情的诗人呢?
江南之美,三者缺一不可,对江南的回忆,三者也缺一不可——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