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月清泉趣,秋色胜春光——《山居秋暝》

(2019-01-02 16:26:06)
标签:

读书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明月清泉趣,秋色胜春光——《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说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更是浑然天成,平淡而工。我也特别喜欢这一联,并且后来在很多书香人家的墙上也往往见到,真草隶篆各种书体都有,可见喜欢的人真不在少数。虽然也有个别附庸风雅的未必能领会诗的意境之美,但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确实使这首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格外有生命力。
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作者隐居辋川时期,此前,王维经历了年轻中进士、因伶人舞黄狮受牵连被贬、受太平公主要挟、丧失爱妻、中状元被张九龄重用、失去政治靠山被排挤远赴大漠,一系列事件使王维越来越对年轻时候的政治理想不抱希望又不愿彻底放弃,只好半官半隐,既不能彻底忘情于政治理想,又流连于山川之美,知识分子的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在他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免时时流露出来。也有人说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蒲州老家之前,也就是作者十六七岁的时候,那时王维居住在爷爷王胄留下的龙洞山庄,我更倾向于前者。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停留,居然是因为秋天日落。为什么会到了日落时候还在山中停留呢?肯定是山中景美,让诗人流连忘返,“错过”了回家的时辰。山中白天景物到底怎么美,诗人不写,却不能不引起读者无限遐想。还有一个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诗人半官半隐于辋川别墅,几乎天天在山中流连忘返,除了山中景物能留住诗人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诗人不愿离开呢?一定有的,那可能就是诗人政治上并非十分得意,在朝廷上可能有难言之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些诗评家都说王维的诗中喜欢写空山,说王维受佛教影响,讲究“空、色”;我觉得这样说固然有理,但是就这首诗来说,一是天晚了,山中本就不该有人了;再加上“新雨”后,若非是特别爱山的有心事的人,谁还会在山里盘桓呢?更何况秋风萧瑟,凄凄惨惨无限悲。空山能给我的,只有我能体会到;我要对空山诉说的,只有她能听得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黄昏日落到明月当空,不知又流连了几个来回,不知又闲过了几个时辰,不知又“走散”了多少心事,也许诗人心中的抑郁根本无法言说,也无处诉说,只有在山间独步才可以稍稍排遣:诗人身处松下倍感压抑,幸而抬头有明月,可以略透一口气。清泉流响,唱着歌儿,弹着琴弦,快乐的奔向前方,却不知能不能带走诗人的失意、失落,或者怅然、茫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的人声喧哗,是浣纱的女子们要回家了,她们做完了一天该做的工作,就可以快快乐乐,说说笑笑,无忧无虑,淳朴稚拙,这样简单的人生真的让人羡慕,她们不用感受理想不能实现的失落,无需理会爱妻离世后思念的孤独凄苦。莲叶晃动,是夜渔的小舟下水了。浣女归去后,竹林里留下的只有寂静,渔舟下水后,岸边剩下的也许就只有孤独了——诗人看着别人眼里的这些“诗情画意”,心里的感觉应该只有自己知道。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但毕竟辋川的美景和在辋川的闲适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官场上的烦恼和不如意,所以这里的秋景之美自有妙处,所以任凭春天的花开花落去,任凭春天的花香四溢消散消失了,都不会影响诗人对辋川秋景的热爱。不管你是曾经看过多少春日美景的人啊,都可以在秋日的辋川留下来。在这里空山可以陪我,雨后的空山可以陪我,落日可以陪我,秋天的落日可以陪我,明月可以陪我,青松可以陪我,清泉可以陪我,清泉洗过的山石可以陪我,浣女归去后寂静的竹林可以陪我,渔舟下水后的莲叶、码头可以陪我,我不寂寞,不孤独,我真心愿意与这里的一切长相厮守——这里,明月清泉趣,秋色胜春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