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独的西域之行——使至塞上
(2018-12-26 12:59:02)
标签:
读书教学手记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最孤独的西域之行——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虽然从小就受到母亲佛教思想的影响,但年轻的时候仍然志向宏大,希望能积极作为。二十二岁中进士之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大乐丞,主管朝廷音乐工作。后来因为伶人舞黄狮犯了朝廷禁忌,被贬到齐州一带任了个闲差,半官半游,被迫过了十来年看似清闲自在的日子。后来回到长安,三十一岁状元及第,被丞相张九龄提名任右拾遗——官位不高,但是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有权监督地方和中央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人大监察委员会。但是不久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等罢相,王维失去依靠,被皇帝任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也就是参谋、幕僚之类的闲差),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次出塞途中,王维写下了著名的《使至塞上》,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从小就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过惯了“钟鸣鼎食、歌舞升平”红火热闹日子的状元公,这次“轻车简从”,要到艰险边远的塞外去宣皇恩,慰军士,访查军情,并且还明升暗降,被排挤出京。“单车”一个“单”字,写的是诗人的孤独、落魄。“欲”并非诗人主动,自觉自愿,而是被迫“问边”,被迫离京,被迫远行。
属国过居延:出离繁华的都城长安,一路西来,经过多少风吹日晒,经过多少崎岖坎坷,翻高山,涉大河,走过漫漫黄沙,走过茫茫戈壁,历尽多少艰辛,让人高兴的是“居然”到了“居延”属国——回看来时长路,满眼尽是蹉跎。既为成功的走过感到骄傲,更为何时回归嗟叹。
征蓬出汉塞:看看大漠中禹禹独行的自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么像随风飘飞的“征蓬”。诗人触目伤情,睹物思人,自己这次远赴塞外,已经离开长安万里之遥,不知何日风起,能否再回大唐?
归雁入胡天:目送振翮北飞的“归雁”已经进入“胡天”——到达了它们的目的地,自己“身负”朝廷使命,尚且前路漫漫,何时到达尚且遥遥无期。万里行程,一笔带过,暗示的正是诗人内心对这次“出使塞外”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让人高兴的是,遇到了侦察的骑兵——是不是自己的目的地快到了,孤独的旅程是不是到了快要结束的尽头?让人惋惜的是,侦察的骑兵告诉自己,这次远行的目的地,还在遥远的燕然山。诗人没有明写自己的一喜一悲,但是透过诗句,我们能读出诗人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失去政治上的依靠后被贬官远放,远离的不只是“家”,恐怕还有自己理想,甚至还有生死未卜的漫漫前途。
前一篇:画意掩不住,鹿柴藏闲愁——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