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胜友情,思友更思妻——王维的相思豆
(2018-12-20 15:30:05)
标签:
读书教学手记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爱情胜友情,思友更思妻——王维的相思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红豆》,真的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成分。那么红豆是个什么东西呢?王维为什么要借这红豆来表达相思呢?王维的情感生活怎么样呢?王维最相思的人是谁呢?多情如王维者,何以最后竟遁入佛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史书记载,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也叫作“相思子”,这应该就是红豆和相思产生关联的开始。但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这首诗原来还有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因此,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真挚爱情。
以下是这首诗看似最正确的解读:
“红豆生南国”具有起兴的作用,虽然语言极为单纯,但选择了情蕴极为深厚的红豆意象,使诗歌极富形象性、抒情性。诗句中的“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更主要地引出了了现在朋友所在之地。
“春来发几枝”,紧承上句“红豆”而来,诗人以疑问的手法提出,不但口吻显得分外亲切,有着对朋友的问候之意,而且突出了“红豆”之意审美意象,使之意味深长。“几枝”表明红豆发芽不多,这里用来暗示正值初春时节。诗人触景生情,在这春天刚刚到来时,在这美好的时光中首先想起了自己远去未归的朋友。诗句中的“春”字,不仅暗示了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而且也表明春天美好的时节。紧接着后面一个“发”字,不但表明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红豆发芽了,更主要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愿君多采撷”,由红豆的“发”而转向希望对方“多采撷”。希望远方的朋友采撷“红豆”,那采摘下的一颗颗红豆,就是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是我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表现。一个“愿”字,寄寓着自己对朋友的情感,一个“多”字,表明了对朋友情感的深厚。本来才发“几枝”,可是诗人愿“多采撷”,这个中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物最相思”,诗人的情感在这里集中释放,一个“最”字,用得非常高妙,不但突出了“红豆”的深刻意蕴,而且加重了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样,好地是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情感的真挚与深厚。这句诗不但直接承接了“愿君多采撷”,而且也把诗人对朋友的情感表现出来。这里,诗人把“红豆”形象与“相思”之意联系起来,直接揭示出“红豆”的深刻情蕴。
可是,我却更愿意对这首诗进行一个错误的解读:
王维从少年时就是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受到年轻寡居的太平公主(中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的垂青,甚至威胁王维要革除他的功名,但是王维志愿和妻子刘氏恩爱终老。三十一岁状元及第那年,刘氏因病不治离世,据说只留下一个女儿,在十四岁的时候出嫁,王维发誓终生不复娶,一直鳏居三十年——这三十年的孤独终老,与佛经为伴,对多才多艺的王维来说,对爱情的忠诚,比起有侍妾朝云相伴的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来,不知要高多少倍呢。
有人说诗歌中有一种手法叫“借物抒情”,但我更愿意把这首诗当成一首爱情的绝唱来读:王维是“借情抒情”,借写思念朋友李龟年来写对爱妻刘氏的思念——这首诗本来就是写于安史之乱后的王维晚年,爱妻刘氏已经离世二十几年之后了。
红豆生南国:春日的下午,诗人来到南国的郊外,看到枝头的红豆(去年秋后开的花,今年春上结的籽),想到红豆的传说,禁不住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春来发几枝:现在虽然正值早春,刚“发”几枝,自己对爱妻的思念,也随春风的吹拂生发出来——一枝一枝,每一枝上缀满枝头的,是粒粒红豆,每一粒都是一件夫妻的恩爱的往事结晶;不是粒粒红豆,而是每一粒都是爱妻离开后的一个个日子结成的无法言说的孤独寂寞。
愿君多采撷:“我”应该尽可能的多采摘一些——可以让我走进更多的美好回忆中重温幸福;相信那边的“你”也希望我多采摘一些——至少在采摘的时候可以暂时摆脱“孤独寂寞”——这也是亡妻对“我”的爱呀。
此物最相思:这红豆是“最”能寄托相思之情的,这句话像诗人的自我像宽慰,也像是亡妻刘氏对生者王维的嘱托,无限的怀念与感慨,都集中在这个“最”上。这句最朴实无华的情话,语浅情深,自然神妙。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着眼在这首诗前两句的画意——这非常准确;我更愿意说王维的诗“诗中有情”——有诗人刻意掩藏在画卷后面的默默深情——这也非常准确,着眼在诗的后两句。总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质朴,意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深厚。可以说,这首诗歌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诗,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咏物寄情的杰作,与诗人的真挚之情与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总之,我个人觉得,在这首《红豆》中,王维既写了真诚的友情,更寄托了纯真的爱情;既有对友情的呼唤,更有对爱妻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