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桂花落,能不念春光——鸟鸣涧
(2018-12-18 14:15:25)
标签:
读书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诗,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这首《鸟鸣涧》可以算其中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春山寂静幽美的风景画,全诗短短二十个字,紧紧围绕一个“静”字展开。先后呈现了月出、花落、鸟鸣的动态景象,反而突显了春夜山间的静谧,达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同时也从侧面看出王维当时的思想斗争和矛盾心理。
这个王维,出身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母亲出身于鼎鼎有名的博陵崔氏。王维家是世代书香门第,祖父是朝廷的乐官,打小教他音乐,父亲教他诗文,母亲是个佛教徒,懂佛经,教他画画。在唐代诗人中,王维诗歌中浓郁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使他被称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又和李白、杜甫、并成为天才、地才、人才。他又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的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现在最著名的评价王维的,还是苏轼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科举和仕宦之路,也是相对顺利和坦荡的。721年(开元九年),得意于如此高端优良的家庭教育,二十二岁的王维考中进士。放在盛唐,“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能中进士就很不容易了,王维的才华可见一斑。731年(开元十九年),王维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助理)、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河西节度使判官(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等小官,也经历过被贬职(737年创作了《使至塞上》等边塞诗),中途一度隐居过,就在蓝田(今西安东南)辋川,在那里度过了一段优游的时光。唐玄宗天宝年间,历任吏部郎中(分掌吏部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给事中(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等高官。安史之乱爆发,王维没能跟随唐玄宗出逃,被叛军俘虏后,安禄山把他带到洛阳,安置在普施寺里,并“迫以伪署”,强迫他当了官。王维没有选择为了名节,舍生而取义。叛乱平定后,王维内心非常苦闷,只好潜心佛学,把禅境当作宣泄苦闷、消解尘虑的闸口。
《鸟鸣涧》是王维的山水画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王维考中进士之后,游历江南江河山川,寄宿在好友皇甫岳云吴越之地的云溪别墅,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这一组诗的第一首诗。作为一首五言绝句,王维用精简的语句将月亮、花、鸟三个动态的意象描绘得很生动,并以此来反衬春山在夜晚时的恬静,含有辩证意味。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夜景色,显示出作者观察入微、善于写景的专长。看似宁静无声,却听得见花瓣落地、淙淙流水、啾啾鸟鸣等自然乐章,彷佛山中空无一物,其实热闹非凡。这首就像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呢!
这首诗描写细腻,意境优美,充分显示出王维写景诗诗中有画、以动衬静的艺术。读这首诗时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生活气氛。王维的诗浅显易懂,这首鸟鸣涧让人很深切的体验当时他的心境与观赏的景致身历其境的感受。
人闲桂花落:自古写桂花的几乎都是写花开、花香而无人写花落,因为桂花花小如黍米,花落应无声,诗人居然能听到;能听到不是因为听力好,而是因为“闲”;“闲”确实因为心境平和,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著迷恋。一位年轻的进士,居然不需为国事忙得宵衣旰食,席不暇暖,却“闲”得“听”花开花落,可见大唐朝廷人才济济,自己这样的人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句话隐藏着的情感,有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而暂得的悠闲,更有对有所作为的儒家理想的向往。
夜静春山空:春日的山涧中,本应该是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的喧闹;偏偏王维看到的是夜晚的春山:鸟宿窝不鸣了,树不动风烟俱静,唯有桂花飘落的缈缈天籁之音自然更显出寂静空幽了。有人说这首诗前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桂花本是秋天开,此处却是春山景。其实应该这样理解:诗人确实是秋天写的这首诗,人闲、桂花落都是实写,写诗人秋日的夜晚来游山;而春山空以下是虚写,写的是作者记忆中曾经在春日游山时看到听到的景物。
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淡雅的素辉洒向山中,“月出”本寂静无声却惊动山鸟,是因为月光太亮的缘故;而山鸟这一“惊”,更反衬出山中原先的静寂。
时鸣春涧中:山鸟这一“鸣”,就打破了寂静的夜空,唤醒了整座春山,唤醒了整条山涧,唤醒了山中的树木,唤醒了山中小溪细细。
当时的王维,一方面因官职低微不得重用而对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二十二岁就中进士,却“闲”到如此,就容易脱离现实,遁入“空山”;另一方面又身负经纶、想要建功立业,不忍决然弃儒入佛,渴望有所作为的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他。我觉得王维就像这山鸟一样,栖居春山静夜,只是在等着“光明的月亮(皇帝的恩宠和重用)”来惊动他,来唤醒他,为大唐盛世这条繁华的山涧甚至整个华夏文明这座春山唱出绝唱,一“鸣”而天下知。
秋日桂花落,能不念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