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
(2013-05-14 14:22:41)
标签:
生活感悟 |
分类: 生活感悟 |
去年和吕校长接触比较多,对吕校长工作方法中的“借势”理论理解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欣赏。
我猜想这种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来源,也许是脱胎于《荀子·劝学篇》中的一段话,但至少是借鉴或受了荀子的启发吧。这段话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船桨)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但是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但是不如站在高处望得宽广。站在高山上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远处的人却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比平常更宏亮,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利用车马的人,他本人的脚并不见得走得特别快,却能到达千里之遥;利用舟船的人,他的水性并不见得特别好,却能渡过长江大河。君子的本性和其它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利用和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上周一的学校里会上,吕校长布置了本周班主任论坛低重心教科研专题:“规范书写,整洁卷面”,让各班主任准备一下,抽时间交流。现在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说,希望能博大方之家一笑吧。
本人的写字水平实在寥寥,连马马虎虎都算不上,要谈“规范书写,卷面整洁”的话题实在是有点赶鸭子上架。可是,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又是对“规范书写,卷面整洁”要求最高的科目。该怎么指导弟子做好这道题目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借势”。
一是借宋老师的“势”。宋老师的书法水平在我们学校是人所共知的,他正好教我们班,人又热心热情,我就发动学生们向他请教,请他指导。他的字从一开学就贴在我们教室里,装在学生的写字本里,夹在练字纸里。学生的热情很高,有一阵子忙得宋老师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在宋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本班的书写水平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是借韩大国老师的“势”。春节前后,学校体育教师调整,韩大国老师改教我们班体育。我和韩老师是老相识,老交情,我知道韩大国老师的硬笔书法水平在全章丘市的体育老师中也是响当当的第一流,凤毛麟角,练好体育之余,登门造访执弟子礼学书法者络绎不绝。
三是借学校“大练基本功,养成好品行”主题活动的“势”。在活动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书写,规范书写。高标准就是做到“五个不”:不连笔、不出格、不压线、不涂抹、不歪斜。严要求就是要求字体结构正确、整齐、干净、清晰,排列要规范,下笔用力均衡(避免力透纸背,影响背面的书写;避免用笔过轻,给人轻飘飘的感觉),审清题意再动笔,设计好答案,合理布局答题空间,力争不涂不改。
四是借考试试卷的“势”。每次考试总有很多同学占了书写认真的光,也总有很多同学吃了书写不认真的亏,这些同学的试卷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好教材,要认真的研究好利用好。最近一次考试中七班的张千龙同学,作文写得相当好,可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只得了32分;八班的李俊影,作文并不怎么好,却得了40分。
在教学中要善于藏拙避短,更要善于借势,再加上日常的系列科学系统的严格训练,如分步训练、日常适应性训练、一周一展评展示、重点辅导训练、考前强调指导等,就可以让学生写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试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