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忙活侠
忙活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05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嘉4

(2012-03-19 15:56:40)
标签:

三国研读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郭嘉遗计定辽东,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例之一,这场“战役”的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第八十五回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可惜很多喜欢看热闹的人对这个故事不太了解,也不大喜欢。因为它没有热火朝天的攻城略地,也没有精彩高超的武功对决,这只是一个很悲情的英雄末路的故事,也没有诸葛亮指挥若定的从容娴雅。可是,它包含着先进高超的军事策略,展现了绝无仅有的战术思想,是郭嘉跳出战局来分析战争,策划战争的绝唱。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又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在朝庭上战胜敌人的军事家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郭嘉在这场战争中就做到了,无怪奸雄曹操一生四次落泪,有两次就是哭郭嘉,并且这两次都是诚心实意、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像刘备一样表演的成分,绝非造作。

故事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在《三国演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功战例我觉得只有这两个:除了这一个,再一个就是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了。但诸葛亮的故事总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他在装神弄鬼,何况诸葛亮仅仅是把敌兵退了而已;而人家郭嘉却是不费一兵一组,不但消灭了敌人袁尚、袁熙,还使辽东的公孙康来投降,白白的捡了那么一大片土地。而且,郭嘉的事也比诸葛亮的事真实多了。

这一回中郭嘉两次献计谋,一是反驳曹洪等人虚国远征,可能会遭到刘备、刘表等人的乘虚而入,攻击许都会救应不及的错误观点,坚定曹操西击乌桓的信念,使曹操抓住时机,乘敌不备,一击中的,彻底粉碎了袁尚、袁熙和蹋顿的联合,使沙漠之人畏服。这里郭嘉对刘备和刘表关系的分析准确透辟,合情入理,使曹操虽然是虚国远征,也信心满满没有后顾之忧。这里重点表现的是郭嘉这种抓住机遇,冒险一搏的大智大勇。

尽管曹操取胜后总结这次战斗,也告诫各位将领和谋士这次的胜利很侥幸,以后切不可效仿;和后文形成对比的是:这种见识和胆略却是诸葛亮所缺失的。想想后来诸葛亮如果能听从魏延的建议,分一军五千人兵出斜谷,三国历史该怎么写呢?我认为这里的郭嘉对形势的分析正确,对对手的了解准确。

然而这时的郭嘉已经因水土不服而病重。曹操很是为此难过,“泣曰:‘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这时又是郭嘉再次坚定了曹操北伐的信念,终于一战使沙漠之人威服。留郭嘉在易州养病。

可是天不佑人,郭嘉病没好,死了,但是临死前给曹操留了一封信,使曹操得以不费一兵一卒,收服辽东,把袁熙、袁尚人头送来。曹操对郭嘉的功劳是铭记在心的,感情是真实深厚的,所以曹操对于郭嘉的死是很痛心的。哭着说了句话:“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再回过头来看着众人说:“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这是曹操这个奸雄少有的真情流露的时刻。

整个《三国演义》这部书中,曹操真心落泪的地方不多,也就四次,但郭嘉一人就使曹操哭了两次:一是典韦死后,自己很难过,落泪了;二是郭嘉死后,曹操落泪了;三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想起了郭嘉,落泪了;第四次是曹操临死的时候,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就算是曹操的父亲被张闿杀死,曹操也只是哭倒于地,流没流泪也不好说——曹操心里惦记的是徐州,父亲的死其实只是给了他一个打徐州的借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阵图
后一篇:结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