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阵图

(2012-03-18 06:04:05)
标签:

三国研读

生活感悟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八阵图”这一部分出自八十四回,写得很有神奇色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当然首先是为要突出和神化诸葛亮的智慧,因为鲁迅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亮之智近妖。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原文:(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

这一段文字是从正面来描写陆逊的反应,你看,先是陆逊在马上看到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这本身就有点迷信气氛在里边,不知道除了陆逊可还有人能够看得到。“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我觉得陆逊看到这些石阵时已经明白了一些什么,只是不便于说出来罢了,但自己已经进入到追击蜀军的故事里了,这个角色还必须要认认真真地演下去。所以退后十里再派“哨马前去探视”,果然哨马就看不到什么“杀气”。

陆逊“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也还是只有他一个人能看到,你说怪不怪。再派人去仔细看,仍然是什么也没有。奇怪的是“日将西沉,杀气越加”,也仍然还是只有陆逊能够看到,别人仍然什么也看不到。“令心腹人再往探看”,也只有一堆堆的乱石。

再找来土人询问,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陆逊仍然好像没有明白的样子,没有作出要撤兵的决定。我觉得其实他一开始看到这石阵就有了应该撤兵的想法;可是,如果就这样撤兵的话,肯定对将士们不好解释,对吴主更不好解释——形势这么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成都呢?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即便正确也解释不清楚的,陆逊能估计到曹魏可能会乘吴军追击蜀军的机会攻击东吴,可这只是一种估计,还不是形成事实;尽管一旦形成事实再撤兵就晚了,可那是将来的事,遇到一个明白的君主还好解释;要是万一君主一时糊涂,是什么后果呢,只有陆逊一个人明白;还有,年轻的陆逊坐在东吴大都督的座位上,不见得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就算是猇亭之战打败了刘备,也不见得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不会说这是瞎猫抓耗子碰巧了。所以戏还得继续演下去,所以得“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并“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会读书的朋友应该能够看出来,诸葛亮在搞“惑人之术”,陆逊其实也在搞,并且陆逊搞得“惑人之术”“惑”的是自己的部将。

陆逊的演技太高明了,没有人看出来,或者看出来也不便说出来,陆逊只好“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直到部将说:“日暮矣,请都督早回”。结果才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如果不是正巧上天刮了一阵大风的话,这些都是些故弄玄虚的鬼把戏,读者大可不必太认真的;再说山谷中、江心里刮大风、冒雾气也是经常的事。直到这时,陆逊才“大惊”。这“大惊”是真的,其实陆逊早就想表现出来的,是必须要做给部将们看的;陆逊中没中计就不一定了,但是部将们一定是中计了,中了陆逊的韬晦之计——真的,我觉得陆逊早就恍然大悟了,这里不过是借中计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罢了——就像当年周瑜费了好大劲,也借了箭,也用了苦肉计,也用了诈降计,也用了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都钉在一块儿了,可是突然明白大冬天的,只刮西北风而不刮东南风一样,旗子尾一扫,突然想到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大叫一声,晕厥过去一样——不是周瑜真的病了;陆逊实在是太会假戏真唱了。

尽管过去很多读者说这段描写实在的目的是来表现诸葛亮的高超智慧的,不过是度稍微大了一点,把诸葛亮的八阵图写得神乎其神,“妖气十足”,就像《西游记》中那些妖精神仙一样;但我还是觉得作者在这里反复的写,不厌其烦的写,用墨如泼的写八阵图里的杀气,是来突出表现陆逊统筹全局的军事家风采的,以及在部将们面前杰出的表演才能——一位高明的将领也必须是出色的演员,才能保全自己,保住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陆逊是,司马懿更是,以后还会专门写司马懿的。

再往下看(陆逊)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后杜工部有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下令班师。

这一段文字也挺有意思,好像是黄承彦不按照女婿的嘱咐做事,故意放走陆逊;其实是黄承彦继续执行诸葛亮当初联吴抗曹的决议:第一,蜀国大败之后,要对抗曹魏,就更需要借助东吴这股力量,如果真的把陆逊这股力量消灭在这里的话——即使蜀汉有这个能力的话,蜀汉就只能孤军作战了;蜀汉在大败之后是没有实力单独对抗曹魏的,诸葛亮最清楚这一点。第二,东吴的目的只是夺回荆州,目标已经达成了,没必要把盟友逼得走投无路;如果继续追赶蜀军,非得赶尽杀绝,一是会遇到蜀军最顽强的反抗,把战争拖入持久战的泥潭,对东吴和蜀汉都是消耗不起的;而北方的曹魏肯定会乘虚而入,攻击东吴,那时东吴想要抽身撤出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吴蜀鹬蚌相争,曹魏渔翁得利,陆逊是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

还有一点无关紧要的就是,诸葛亮借此也给老岳父送个人情,让老人做点善事,给老人积阴德。这样说来,这些堆成八阵图的石头,首先就是一个警示牌,警示陆逊不要贪图眼前小利,得胜之后就忘乎所以,忘记孙刘联合的大策略;其次也是一个提醒,提醒陆逊不要虚国远征,小心曹魏黄雀在后,乘虚而入,攻击吴国。所以我认为八阵图的真正威力在于此,而不是那些腾腾而起的杀气。

陆逊自然是个明白人,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也知道继续和蜀汉打下去的后果,更知道时刻觊觎东吴的曹魏一旦有机会绝不会错过的道理。怎么说陆逊也算得上是这个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所以,当“左右曰:‘刘备兵败势穷,困守一城,正好乘势击之今见石阵而退,何也?’逊曰:‘吾非惧石阵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遂令一将断后,逊率大军而回。退兵未及二日,三处人来飞报:‘魏兵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未知何意。’逊笑曰:‘不出吾之所料。吾已令兵拒之矣。’”我觉得陆逊笑的也挺有意思,肯定也不出诸葛亮“之所料”。

——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郭嘉3
后一篇:郭嘉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