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论文集之二(续) 论中国高尔夫人才培养的现状
(2008-08-23 10:05:17)
标签:
体育 |
分类: 高尔夫球 |
2中国高尔夫人才发展概述
中国高尔夫球经历二十年的风雨,而中国高尔夫球教育就要从1985年体总局选拔的一批赴日学习高尔夫,这其中基本都是由于机缘巧合才去的日本,而本身对高尔夫一窍不通。虽然20多年的发展使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毕竟由于时间太短,还无法全面满足高尔夫球会及其它相关行业对本土管理人员的需求。这就中国高尔夫本土人才培养的前身.
一家正常运营的高尔夫球场,保守估计,就需要专业人才150人。随着经济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高尔夫产业在中国正在蓬勃发展。迄今为止,美国共有17100个高尔夫球场,比25年前增加了近一倍,而且美国高尔夫相关产业占美国国内GDP6个百分点,比矿产、电影等行业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还要大。目前中国有高尔夫球场近300家,本土专业人才缺口达5万人。未来5年,中国将有1000个左右的高尔夫球场投入建设,比照国外高尔夫运动的普及率,结合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需要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数量达20万人。而上海今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场和训练场的兴建,培训高尔夫相关工作人员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眼下,中国的高尔夫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跟上需求的步伐。而中国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课程的寥寥可数,2003年毕业生不足100人,学生在毕业前早就被预定一空。如今大部分球场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高尔夫人才在我国可算得上是奇缺。很多企业被迫无奈,往往高薪聘请国外专业人才,或者派遣员工到国外专业学校进行培训。
2.1中国高尔夫人才培养现状
深圳大学章校长总结了中国高尔夫教育的三个特征:一是中国高尔夫产业的人才依靠国外培养为主逐步转变为中国培养为主;二是中国高尔夫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专业建设从粗糙趋向精致,专业设置趋向西化;三是高尔夫高等教育将在未来较大的程度上担当起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他表示深圳大学将力争把高尔夫高等教育办好办精。
综观中国本土高尔夫人才培养机制:走在最前面的当属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97年,由深圳高尔夫球协会及高尔夫有志之士和深圳大学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孕育而生。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凭借其在旅游管理方面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的特殊情况下,也于2003年开设了旅游管理(高尔夫与休闲管理)专业,在高尔夫管理人才教育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湖南涉外高尔夫专业经济管理人才也开始招生,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也开展了高尔夫专项班。业内人士自认为高尔夫球的春天即将到来,大举高尔夫本土人才培养的旗帜与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建立合作,以培养中国高尔夫球本土人才为主导,以新兴朝阳高薪为口号,网罗中国教育资源,大举进军中国教育行.面对现在表面如此繁荣的高尔夫教育(清华,上海交大,同济等等名校EMBA进修班),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认识一下过去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情况。作为高尔夫教育领头羊的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其7年的办学道路深刻反映了我国高尔夫高等教育及中国本土人才培养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