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茨的期望与意外之喜

(2009-01-08 09:45:35)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盖茨

研发

意外之喜

中国

分类: 盖茨

节选自《盖茨的秘密武器》,原文请见2009年第一期《环球企业家》

文:王文静, 《环球企业家》记者

 

          清晨6:30,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正在熟睡,而你临时给他安排了会议,该怎么办?

 

  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的张亚勤采取了最直接的手段:敲门直到把比尔·盖茨敲醒。“他糊里糊涂的跑出来,我告诉他说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要出发了”,张亚勤笑着回忆说。

 

  记忆之所以美好,因为这一“冒犯之举”并没有让盖茨生气。对此,张倒是颇为自信:“我们有任何事情需要他帮忙,他一定不会说‘不’。”

 

  需指出,所谓“我们”,指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每个季度创造约40亿美元利润的微软,这是一个并不直接与利润与市场份额挂钩的机构,但用张亚勤的说法,它是个“让盖茨充满激情,而且充满自发感情”的组织。

 

  为什么?

 

  官方说法是,十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获得了近千项专利,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发表了3000多篇论文。而且,这并非书生闭门造车之举,它有逾260项技术融入到了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搜索引擎Windows Live和Xbox游戏机中。

 

  这个答案固然不错,但仍不足以呈现其全部价值。应该说,在扮演微软一系列前沿科技研究的发动机同时,它还是微软在中国输出价值观与影响力的核心载体。众所周知,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每天打开电脑都会看到Windows的标志,但它们仍多为盗版。这始终让中国人与微软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因此,代表微软传递其实用价值之外的理念的工作,落在了研究院身上。

 

盖茨的期望与意外之喜

微软亚洲研究院入选《环球企业家》杂志2008最佳企业研究院

 

  “这十年里,我一直希望微软亚洲研究院对中国的青年学者和科技史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出来一些了不起的科学家,这就需要年轻人有科学家作为偶像。”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沈向洋对《环球企业家》说。

 

  他的目的达到了。十年来,来到这里的实习生达3000名,有超过30万学生与其合作过,而它每年的“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也已成为中国最富影响力的电脑科技学术会议之一——在微软工作的几名图灵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均曾前来中国参会。时至今日,微软始终是在校学生最重要的择业选择之一。

 

  而对微软而言,这种影响力还带来了一个隐形成果:它改变着微软在华的品牌。

 

  如果人们并不健忘,应还记得1990年代末期微软在中国受到的品牌冲击:它被猛烈指摘为垄断者和不愿了解中国规则的强硬主义者。很难想象有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能够背负着这些名声发展下去。而1998年研究院的诞生恰好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之后的十年里,它持续招贤纳士并在中国进行创新的作为,极大冲淡了微软之前咄咄逼人的只顾赚钱的形象。连盖茨也对美国媒体承认,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品牌建设上的一个“意外之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