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项目明日之星优良工作场所基础研究多元学科 |
分类: 人才 |
“跟一群思维‘战士’在一起工作,每天都会迸发出新鲜想法。这是我来研究院的原因之一。”其实,不仅仅是崔靖宇这么想,多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或者工作过的人都有如此想法。
“刚进入研究领域的学生需要相信自己有潜力做出足以改变世界的工作。要建立这种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与曾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一起工作。和他们在一起,可以迫使你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迫使你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潜力——即使再卓越的人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我有超越他们的可能。”栾青,比崔靖宇提早一年去盖茨家赴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机组实习生也这样说。
互相补短的专业安排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不是科学怪人的独立思考,而是充满乐趣的群体行为,PairProgram仰仗的除了强大的个人能力,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研究院鼓励内部差异化,希望大家可以相互补短,使整个机构拼接得更牢固。
“我们的实习生并非都来自计算机专业。”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项目经理马歆说,“实习生分布在64个学科,虽然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数学、英语、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居多,可我们同样有考古专业的学生。”
这一点崔靖宇也有所发现,“研究院的人都是多元的。学艺术的、美术设计的都能参加到项目中,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尤其在视觉、用户界面研发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更懂得视觉语言。至于计算机语言,大家很快就能学会。”“是的,这样的同学被我们称为‘双语专家’:既懂工业设计语言,又懂计算机语言,我们喜欢这样的学生。”马歆说,“到这里来的学生都是最聪明的,学习能力很强。即便专业不对口,一旦工作需要,也能很快补足。知识背景不重要,关键看学习能力和热情。”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王坚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典型”。作为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人机交互专家之一,曾任浙江大学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的王坚老本行是心理学。心理学给了王坚另一种视角看问题。他说:“成长并不在于你学的专业是什么,而在于你想做什么。”
微软亚洲研究院就位于海淀区知春路49号西格玛大厦的四层和五层。这里最富盛名的是“享之不尽”的酸奶。实习学生广泛地分布在涵盖了工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医学、管理学等不同的64个学科。其中以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数学、英语、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居多。每年有超过2000人申请研究院实习生项目,录取比例为6:1。实习生中博士、研究生、本科生构成比例为30%、50%、20%。
因为工作并不直接与产品相关,实习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研究小组,甚至还可以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套用一位研究院员工接受采访时的“豪迈”回答:“我们的研究很自由,从不用考虑经费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兴趣和特长。”
2005年10月起,研究院为实习生推出了名为MS^2的培训课程。课程为期两个月,共70多个学时,包括演讲能力、沟通能力、面试技巧、时间管理技巧、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技巧等。还配有相应的MS^2网站,供实习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博客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研究院还为实习生提供了学术交流机会,实习学生可以在这些学术报告中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认识学术带头人。为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丰富生活,微软亚洲研究院每年还为同学们举办100场左右的各类文化讲座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