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促英雄(下)

(2008-02-20 15:38:18)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明日之星

实习生项目

微软面试

三好学生

人才培养

分类: 人才
 作者:《职场》记者 石丹
 

为实习生打工的导师

 

  微软亚洲研究院给实习生的感受就好像一半是企业,一半是学校。这里实行导师制,每一位实习生都有“一对一”的导师。这些导师全部由研究院的研究员担任,有162名员工参与了实习生的培养项目,几乎是绝大部分。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会在实习初期帮助学生确定各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和起点;给学生的研究提供建议;帮助解决程序编写和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实习生在研究院的第一周,导师会给你10篇论文。这是帮助学生从课本跨越到实际研究的最好桥梁。它能帮你开拓视野,看经典是什么,看前沿的人都在研究什么。导师会给你留作业:看完论文后你从论文中学到了什么。

 

  研究院的环境相对自由,没有出勤的要求。这其实无形中给实习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来这里的都是精英,大家少不了“较劲”。“每个实习生都会做一些研究,短期之内不会投入到产品中。再有就是写一些论文。在这些事情中,总有实习生可以独当一面,全权负责项目中的某个模块。”崔靖宇感慨。

 

mentor & Intern.jpg

(实习生们与开发经理邹欣在讨论问题)

 

  “如果导师有两件事情,一定是他一件,你一件;而不会是他两件,你来做打杂的。大家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去完成这件事情。”崔靖宇说,“不过,导师的年龄和我们差距并不大,我们相处都很轻松。”

 

  在鼓励学生完成论文初稿后,导师还要对这些论文进行多重修改。网络多媒体组主任研究员吴枫博士这样感叹:“很多人可能以为我们招收这么多学生是来打工的,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但从我们研究员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我们为学生在打工。”正是这些导师的经验和研究院在软件开发领域的积累,吸引了大量学生报名实习。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组的刘铁岩就是一位很有实习生缘的导师。他收到不少实习生的感谢信,感谢他营造了一种“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开放包容”的氛围。对于如何培养实习生,刘铁岩有这些秘诀: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和数学能力;第二,要让学生变得主动;第三,对待实习期较长的学生要有耐心;第四,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入门题目。

 

  其实,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不只有一位“导师”。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可能帮助到你。来自复旦大学的昌印说:“包括沈向洋、洪小文这样的‘大老板们’,也是随时准备着来帮助学生。当我迷茫于前途选择的时候,我写信向Kurt(研究院前任副院长)请教,因为Kurt有与众不同的博士经历。他回复的长信让我非常感动,他以自己的经验像我解释工业界对博士的一般态度、博士头衔在学术界的意义以及如何成为最好的博士;我也多次请教我的导师Steven,每一次他都会放下手上繁忙的工作,与我长谈个人的前途问题。”

 

  “事实上,导师们的交流方式、工作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崔靖宇说。

 

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烧绳子的问题

 

  “我们需要‘三好’学生: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前两方面是对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实习生的基本要求。不过,行政、人事、公关等部门的实习生工作对前两者要求不高。”马歆介绍。

 

  葛瑜曾经是高校关系组及公共关系部的实习生,现在已经转成公关部正式员工。“公关部需要的实习生,重点会考察创新、组织、执行三种能力。”她说,“面试时我们会考考实习生,如何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看他对细节的把握和对资源的统筹能力。有的题目甚至会给你一天时间回家做好PPT准备。”

 

  “有意思的是,在面试尾声,我们请应聘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会问:怎么不考烧绳子的问题?”马歆笑了,“我们的面试重点在于考察创造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网上流传的类似烧绳子的问题,我们似乎很少问。有些你在网上看到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一些研究员茶余饭后聊天时互相问的。”

 

  企业的面试问题实际均没有定式,因为定式问题很难看出学生的应变能力。但有些问题是马歆一定会问的,比如:“以前做过什么项目?”“项目创新何在?”“困难有哪些?”“个人在项目中的创新是什么、贡献是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实习有何打算?”

 

  “研究员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目的,不仅仅要考核你的个人能力,还要看你在项目中做了什么,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好为你将来的研究方向把关。”崔靖宇说。“请告诉我们你的真实想法,是要接着做研究,还是要留学深造,这些都是方便研究员给实习生设计更合适的实习项目。”马歆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