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手泡

(2007-05-13 17:29:35)
标签:

普洱茶

經典普洱

名辭釋義

茶語人生

分类: 經典普洱文集 茶語人生
 

重手泡

 

    平常品茶,是為欣賞茶品與享受其中氛圍,因此講究茶具與沖泡技術,藉以

提昇茶品優點,以及掩飾茶質缺陷。「重手泡」,目的不在於品茶,而在於評

鑑茶品優缺點。茶品在製程或儲存中,很可能有一些不當因素。以高置茶量、

高溫、長時間浸泡,不只突顯出茶種茶區特色,亦將茶品的優缺點在二、三次

沖泡內展露無疑。

    在沖泡之前,可先觀察茶品外觀,以及聞其味道。茶菁細嫩度、色澤、緊揉

度、油亮度、餅模、鬆緊度、碎枝梗末等等,香氣濃淡、煙燻味、煙焦味、倉

、油耗味、日光臭、白霜等等,做出對茶品外觀的判斷,以取得茶品初步資

訊,且利於後序調整試茶方式。

    一般綠茶、青茶類等,茶菁以細嫩、完整、均勻為特色,在品鑑時所取茶樣

通常在3~5公克左右。然普洱茶菁為條索、肥壯、不工整勻稱,若為已經緊壓

品有面裡茶之分,若只取樣3~5公克,無法均勻取得標準母樣,容易造成無

效取樣,每次是茶結果都不同的狀況。因為普洱茶的特殊性,個人在多年多次

測試下,建議取茶樣在8公克以上,與水之比例約為110,以茶菁實際狀況調

整比例。

取樣

    如上原因,普洱茶茶菁並非穩定均勻的單位,而在緊壓茶中時常使用舖面與

拼配,並且還必須考慮茶品倉儲狀態的偏差性。因此,在普洱茶的取樣測試較

般茶品複雜,在此針對幾種狀況做為取樣方式之參考。

(一)新製散茶

只需注意茶菁級數,觀察其茶菁細嫩差異,依其級數比例,任意取茶進

行測試即可。

(二)入倉散茶

取樣方式如新製散茶,因應入倉所導致的茶菁差異性,取樣部位建議

在一整大單位之中心茶菁。如袋裝或箱裝,則取中下端與底部茶菁。

(三)新製緊壓茶品

避免取面茶或裡茶單一部位茶菁,極可能是不同地區或不同級數茶菁。取樣方式,以整個邊緣橫斷取樣為基準;若可,靠近中心部位橫斷取樣。

(四)入倉緊壓茶品

原因、方式與新製緊壓茶品相同,但入倉茶品必須檢測茶品中心退倉狀

況,所以建議直接取樣中心附近。

評鑑茶具

茶具:80100cc薄胎高溫燒製蓋碗、玻璃茶海(公道杯)

茶杯:20~ 30c c寬口厚底瓷杯

用水:逆滲透水

爐具:電爐、不鏽鋼壺具

沖泡方式

置茶量:810

水溫與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不加溫,約92~95度、4560秒。

  第二泡:不加溫,約88~90度,4560秒。

 第三泡:沸水,4560秒。

評茶方式

將茶湯倒入茶海(公道杯)後,先聞蓋碗中茶葉香氣(面對茶葉時,只吸氣不吐氣),評鑑茶葉之香氣(濃、淡、純、濁)與雜味(酸、悶、臭、油耗、煙味、焦味、青味、發酵味)。再從玻璃茶海觀察湯色,色澤、清亮度、有無沉澱物、有無漂浮雜物。

當茶湯溫度降至攝氏45度以下時,進行品飲。取湯10~ 15c c含入口中,讓茶湯充分接觸口腔所有部位,上顎前、中、後段,舌面前、後、上、下,以及兩頰,約3~4秒後緩緩吞下。因必須了解與測試茶品之陳化、發酵與厚韻,建議將茶湯吞嚥,不可吐出。

第一泡主要觀察了解茶品之生長型態、初步判斷拼配與否,以及其儲存環境。

第二泡針對茶品製程,深入了解茶樹生長型態與拼配手法。

第三泡測試茶性、茶質,以及拼配優缺點。

葉底

    沖泡、浸泡過後,茶葉已達完整伸展狀態,俗稱「茶渣」。觀察葉底為了解與辨識茶種、生長型態、級數、拼配、製作、倉儲,以及陳化等等茶品資訊,最重要的輔助資料。從觀看茶菁、開湯聞香、觀察湯色,到品飲三泡茶湯,基本上已經取得茶品決多數資訊,而觀察葉底更能確認之前的判斷,或加以部份修正。

 

摘自"經典普洱~名詞釋義"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評鑑用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