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科专家操刀电信重组

(2008-06-11 22:25:38)
标签:

电信重组

外科专家

电信市场

3g

it

分类: IT产业

外科专家操刀电信重组

文/山里人

  吵闹了好多年的电信重组,5月份总算有了实质性的动作。对于此番电信重组方案,有人赞扬、有人批评甚至反对,一切都很正常。

  前两次重大电信重组,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整合。从1999年到2008年,不到十年间进行了两次重大电信重组,第三次电信重组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有人说,前两次电信重组是失败的。笔者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但认同前两次电信重组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次,中国移动从原中国电信剥离。为了扶持联通,促进电信市场发展,削弱中国电信的实力,政府决定将原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剥离出来,本指望能够给与中国联通更大的发展空间,没想到中国移动的强势发展同样会影响中国联通的发展。如果当时将原中国电信的1/3人员调整到中国联通,结果又会如何?

  第二次,原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北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这个方案被某些专家学者指责为“庸医杀人”。原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是借鉴美国80年代的经验,希冀通过拆分打破原中国电信在固定接入领域的垄断,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要求不但没有实现,反而造成了南北网络在互联互通方面问题多多。

  很多人对南北拆分不解,认为很多专家反对南北拆分,为什么政府会选择这个“有问题”的方案?其实,专家们只看到了表象,没有对电信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政府不但看到了外在问题,还看到了某些电信企业的内伤:吉通贫血、网通营养不良,所以出台南北拆分也在情理之中。

  纵观前两次电信重组,不难看出电信重组是由具有相当水平的“外科专家”操刀,对我国的电信市场进行了“重大手术”,以解决“垄断”顽疾。主要是从“外观”上判断电信市场的症结之所在,并不需要听“病人”进行病情自诉。

  令人不解的是,在2001年前后众多的电信重组讨论中,竟然没有一个专家看到“移动替代固话”正在全球上演。如果当时考虑到移动替代固定电话,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象。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 李进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兴通信技术》特刊2001/10

笔者是2007年才读到这篇文章。

  全球电话用户数2002年移动总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总数,我国是2003年10月。

第三次电信重组,也是由政府主导,但明显有别于前两次电信重组。三部委的《通告》中明确提出要按“市场规律”办。

  今天又有报道称,“工信部李毅中问计电信专家商讨TD发展策略”,说明新一轮的电信重组不再是单一的“外科专家”操刀,而是有“内科专家”参与的共同会诊,充分说明政府的决策日趋科学化、透明化。

  只可惜作为“病人”的电信运营企业尚不能公平地参与其中,难免有点“药不对症”之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