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对未来非常迷惘,业内也不断有一些朋友打电话讨论对市场的看法。虽然我们在一周前就写了篇短文,认为市场此次下跌,短期内可能会见到2500左右,然后才具备反弹的条件。但这种对点位的预测,实在是很不准确,而且其依据又主要来自技术分析,可靠性进一步打折扣。
作为基于基本面的投资者,我们当然更加希望从基本面角度去判断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结合部分的市场博弈行为,来对我们的中短期投资操作提供依据。但基本面的判断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宏观经济面走势的看法,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看得明白。因此,当我们讨论到基本面的时候,最常用的说法是,看不清楚,但不会太好,仍然是不清不楚的结论。不过,如果我们从相对较长期的投资角度去看市场,也许能够得到一点更加确定的中长期看法。
我们认为A股市场最终会在估值和市场结构上与国际资本市场,或者更相近的市场港股市场趋于一致,而在全流通、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条件下,这种接轨还会加快,也许这次下跌的最终结果就是接轨。
如果这个判断是大致准确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方向。
一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降低。现在AH溢价指数仍有122,大致意味着A股市场比H股市场整体贵20%左右。这个比较样本里主要包括的是同时具有A股和H股的公司,大量严重高估的中小公司仍未进入这个指数中。在现在的利率和市场环境下,A股最终很可能估值会低于H股,理由如下:1、全流通后,同一公司A股的流通市值将大大超过H股,从供求关系上A股压力更大;2、香港的利率低于国内,现在国内10年期企业债的利率已达到9%左右的水平,民间融资成本更是可以高达20%以上,股票作为次于债券的偿付权利,其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股权风险溢价,现在的估值水平,在很大程度仍没有反应这种变化。
二是市场的估值结构会出现历史性的改变,大市值的蓝筹公司的估值会相对稳定,但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将面临巨大的回落,我们相信这轮下跌的终点会出现一大批低于一元的股票,类似于香港大量存在的几分钱的仙股。理由如下:1、小公司经营风险较大,虽然其成长性可能较高,但其业绩波动更大,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补偿;2、在调整市场中,小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会变得极差,导致投资回避投资这类公司,出现明显的流动性折价;3、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最活跃的投机资金引向流动性更好、杠杆更高的期指市场,小股票的投机价值会大大降低;4、全流通、发行市场化的改革和创业板的推出,使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大大降低;5、最后,实际上大部分小公司的业务和经营情况乏善可陈,投资者基本看不到公司的未来。
总体来说,持续的市场化改革将把中国资本市场迅速推向与国际接轨,投资者应当足够重视这种变化对市场结构带来的重大影响,虽然指数的走势和幅度难以预测,但结构变化是必然的。
最近很喜欢《双城记》里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日子,也是最坏的日子;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好像样样都有,但又像一无所有;我们似乎立刻便要上天堂,但也可能很快入地狱。当众多投资者从希望转向绝望的时候,我们在静静等待机会的降临。
(交银施罗德基金专户理财部总经理 赵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