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闭式基金仍是目前被严重低估的品种

(2007-07-16 17:29:29)
分类: 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

 

    开放式基金火了将近一年,但封闭式基金却一直倍受投资者冷落,市场分割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开放式基金的购买者主要来自于原银行的储户,这部分投资者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封闭式基金,而封闭式基金的购买者主要是来自于股票投资者,但这部分投资者多半看不上封闭式基金。然而,有一些聪明的投资者却早已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投资机会,并于近一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远高于大盘而且高于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五月三十日大盘大幅下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大盘距前期高点还有10%左右的差距,但封闭式基金却创出了新高,虽然后来价格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五月三十日前的高点10%左右。

 

    笔者估计,封闭式基金近期的强劲走势仍将有望延续下去。

 

    一、虽然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略低于开放式基金,但因为折价率的存在,以较低市场价格买入的封闭式基金投资收益却略高于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的规模稳定,不会遇到申购、赎回的干扰,因此它的业绩并不输给开放式基金。与此同时,由于开放式基金是按基金净值来买入的,而封闭式基金是以市场价来买入的,而大盘封闭式基金又长期保持25%以上的折价,因此投资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成本将低于开放式基金,投资封闭式基金所获收益也反而高于投资开放式基金。

 

    数据可以支持这个判断。到目前为止,今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70%左右,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65%左右,但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却有75%左右涨幅。

 

    二、分红将大大提升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明白开放式基金分红是一种中性的行为,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任何超额收益,因为开放式基金分红后,基金净值会百分之百的除权。但分红对于折价的封闭式基金来说,却具有不同的意义。分红后,折价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会大幅上升。比如说,目前封闭式基金普遍的净值是在3元左右,折价25%,市场价格2.25元,封闭式基金最多可有高达每份2元的分红,届时基金净值变为1元,市价除权至0.25元,折率就增加到75%了。

 

    同样的例子,换个数据说话可能更能打动投资者。如果你对价格2.25元、净值3元的封闭式基金熟视无睹的话,那么,面对一个价格0.25元净值1元的封闭式基金,你还会视而不见吗?同样按折价率25%计算,封闭式基金的除权价格应该涨至0.75元,上涨0.5元,相对于目前2.25元的市价将有22%的涨幅,也就是说分红会给封闭式基金带来22%的潜在收益。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封闭式基金分红政策很消极,但是规则的限制已经对其分红起到刺激作用,从现在到明年4月份,每份封闭式基金平均分红也将超过1元,因此将至少拉动封闭式基金10%的涨幅。

 

    三、折价率的下降将进一步提高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很多,这里并不想过多论述,但可以明确告诉投资者的是,目前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是不正常的。中国的封闭式基金最高股票仓位是80%,在折价率25%的情况下,基金所持股票的折扣实际上是31%,也就是说,封闭式基金所持有的10元/股的股票被市场以6.9元/股计算,这种差价就是市场机会,而且是一种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这种机会有多大呢?还是以前面的例子说明。25%折价率的封闭式基金从2.25元涨至净值3元,就有33.3%的涨幅,如果再加上前述的分红收益,将有63%的复合投资收益。

 

    当然,封闭式基金价格回归净值的过程以及分红至面值1元的过程,都可能要经历很长时间,所走的路径也有多种,因此投资封闭式基金有多大套利收益也不一样。最不可能的路径就是折价率先完全消失,然后分红,这样套利收益最低,为33.3%,即无分红收益;边分红边缩小折价率是最可能的路径,这时收益多大需看具体情况;前边提到的63%的复合收益是一个极端简化了的理想模型,即先保持折价率不变进行分红,所得红利进行再投资,其后折价率消失。

 

    当然,投资封闭式基金也不是没有风险。风险之一就是来自大盘的下跌,如果大盘出现大幅下跌,基金净值也会随之而下,最终收益会被侵蚀。风险之二在于投资时间。如果投资者由于资金的另外需求而没有等到收益现实的哪一天,也将面临投资亏损。

 

(交银施罗德拟任基金经理    屈乐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