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自己的“领悟力”》

(2010-03-29 16:16:43)
标签:

it

战略性新兴产业

微软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自己的领悟力》

 

     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说“好公司”与“伟大公司”区别在于:好公司可以抢占到一两个好的市场机会发展壮大保持一段时间的优势,而伟大的公司却可以经历无数次重大转型,并在落后的情况下还能够追赶上来、长盛不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微软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公司。从1975年创立至今,微软公司经历过几次重大转型:从提供外包到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到进入办公软件领域,到进入企业级数据库、中间件领域,再到进入Xbox娱乐游戏领域,尽管期间起起伏伏,但微软所进入的所有领域都获得了成功,并且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的霸主地位。在微软身上有着非常多中国产业和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正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

 

     一是全球化、多维度、交叉化地布局研发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交叉化、复杂化的背景下, IT巨头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创新已经进入全球联合创新时代,创新将跨越国界,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国际科技与人才资源,谁就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创新力。正因为如,英特尔、微软、IBM等这些IT巨头们在全球主要的地区布局了星罗密布的研发机构。微软在美国、英国、印度等地设立研究院,并在中国建立了美国以外最大的研发集团。而在技术越来越交叉、越来越融合的背景下,以开放的姿态,广泛联合与渗透已经成为这些跨国公司研究很重要的特征。今天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微软的商业行为特征是“竞争”,而在研发领域呈现出来的特征是更广泛的“联合”。目前,世界各国正积极探索和布局的新海洋科技、新能源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而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一定是在前端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而大学、研究院正是基础学科力量最集中的基地,通过与全球顶尖大学进行交叉学科、跨学科的联合研究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未来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软为了下一步的“跨界”融合,同样已经悄悄地与全球顶级的大学展开了合作,微软提供资金支持、微软投入相关人员联合研发,而这些成果的最终拥有权双方共享,也许20年后,我们再来看影响世界或者影响微软的创新技术中,很多都将来自这些前端基础学科的联合联合研发。目前在微软的研发链条中基础研究占据10%-20%,尽管这个部分看起来比重不大,离市场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些成果未来都有可能产生“原子弹”一样的能量。今天,在北京中关村的西格玛大厦微软亚洲工程院里,已经开始出现收购而来身着白大褂的医学研究人员。在越来越跨界融合的背景下,未来科技的研究,必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正在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也需要走出国门去拥抱全球科技的资源、需要投入更多与顶尖的高校进行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二是快速灵活的应变体制机制,提升快速布局产业的工程化能力。当技术创新越来越呈现出跨界、跨国融合的趋势下,在多方参与、多国参与的特征下,对创新技术的整体规划和主导构建产业链的实施能力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也正是张宏江所说得对市场变化、用户需求变化、产业链变化的快速“领悟力”。今天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创新呈现出来的更多特征是突变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可能所有的技术创新都由某几个公司所独创。所以如何在最大范围内的推动和组建产业生态链、掌控系统的主动权就成为了竞争的关键。这正是微软这个企业所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竞争力,视窗操作系统不是微软的专利技术、Office也不是由微软发明的、SQL数据库技术也并非微软所创造,但微软却能把这些别人发明的技术做到了市场的最大化,布局了更好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并且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就是微软“领悟力”,就是把技术变成生产力的关键。中国在基础学科领域不乏创新,但因我们欠缺技术变成产业的系统规划和实施的工程化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微软身上学到更多,在微软的研发体系中,除了10%-20%的力量放在基础性研究上,其余的资源全部投放在工程化、产品化研究上。我们以微软正在进入的医疗领域为例,当IBM等公司于其他的研究机构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医学前端数据采集复合研发之时,微软做了两手打算,一部分精力投入与大学、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命科技的复合研究,而更大的一部分精力是放在了先进医疗设备的产业化和工程化上,微软通过收购医疗领域创新型公司将其产品进行架构重构来实现规模化、平台化,在张宏江看来,医疗行业经验与知识资产不是微软的强项,但是如何将这些资产进行平台化和规模化,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却是微软的强项。

 

 

     三需要更广泛地推动和拥抱创新。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我们不仅仅需要制定有利于产业部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采购政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新型创新技术联盟体的产生。更要从学校教育开始,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对大学进行新专业、新课程重新调整与规划,将交叉学科、复合学科、新兴学科的课程与学科的设置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量。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资源与大学进行互动分享,带来更多的互动创新。此外,进一步下大力气树立有利于创新的社会价值观、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而价值观与社会氛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他需要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这样的系统中来,着眼于长远,才能让中国成为创新的沃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