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层的保洁员经常会给我们一些惊喜,甚至是惊讶。
她手头上至少有八条毛巾,一条是会议室专用的,有两条是大厅用的,一条是我们一位老总办公室专用的,当然我的办公室还专享一条。至于其他的,当然也是专用,比如卫生间的,楼道的……,而且这些毛巾并不是保洁公司提供的,是保洁员自己在小商品市场买的。“批发,很便宜的,平均3块钱一条”,保洁员曾经告诉我。
那么,为什么不向保洁公司要呀?“自己买的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使用起来就爱惜呀,可惜洗干净,凉平了,节省着用。”这是保洁员的解释。
一层楼100多个工位,备用八条毛巾,着实有点浪费。但是,一层楼是一个企业,功能齐全,从老板间到卫生间,从会议室到员工工位,从走道到楼道……分类管理确实有利于健康,保洁员执行的就是城市人的“健康标准”。
上周五,院里组织文艺汇演。中国电子报社的团队文化又一次体现,留下一位副社长值班,外派几个记者执行部里的采访任务,其他悉数上台演出了。因为手头的工作,期间我回报社两趟,又发现保洁员留下的一个惊喜——整个楼层,只有一个照明灯开关是开机状态,空调是关着的,引水机是关着的,会议室是开窗通风的。
“我们的节能做的很好”,我兴奋地告诉我们的大管家。
“早上保洁员特意跟我打电话询问的,她说要根据我们上班人数开启电灯”。大管家告诉我了实情。
我突然想起,每天我都是到报社很早的。一年多来,每天早上都很少见灯火通明的景象,依稀几盏应急灯亮着,保洁员大姐在认真清扫着地板和桌面。看来这并不是惊喜,只是自己没注意而已。
如今,国家提出节能减排20%的标准,提出环境保护的目标。这个环境保护恐怕不仅仅是可目测的废气物、污水什么的,还有二氧化碳,还有气候变暖。这一切必须从节能降耗开始。但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到底用能多少?污染多少?20%的目标如何测量?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在没有定量测量方法的时候,把节能降耗转化为企业自觉行为,转化为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也许是最有效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象保洁员大姐一样,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也许测量指标有无都无关紧要了。
我敢肯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一个国家,节能减排当下是义务,未来是竞争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