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2008-03-01 11:43:03)
标签:

中国电子报

it

 主持人:作为一家媒体,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一批优秀的编辑记者,能给咱们介绍一下电子报的编辑队伍吗?

  刘东:我是1985年一毕业就到《中国电子报》的,所以我对《中国电子报》有很深的感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事实上《中国电子报》一个是事业留人,一个是感情留人,一个是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就是《中国电子报》这个平台不错,给大家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一个平台。我在多次场合就说,《中国电子报》的记者必须通过《中国电子报》的锻炼,要实现自己的升值。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开玩笑,现在好多IT和IT以外的行业媒体,大概有十几个、二十几个主编、总编都是从《中国电子报》出去的。

  另外,感情留人。《中国电子报》一直比较倡导家庭式的企业文化。我们对人要充分的尊重,包括人的个性。因为新闻是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它的价值主要是它的思考和思想,是最具价值的,就必须鼓励大家有新闻理想,有使命感,让大家充满激情地工作,才能把报纸做好。我们现在就努力地塑造这么一种氛围。

  另外,《中国电子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我们所共同的一种理想和信念。这一块还是对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有信心的。

  另外,待遇留人。我们在报社也反复讲,做媒体的不可能发大财。但是《中国电子报》从分配机制改革和用人机制改革上尽量地让能者多得,能者在更重要的岗位发挥他更应该发挥得作用,这一块我们给搭建一个平台。所以,在考核机制和用人机制上,《中国电子报》也在不断地调整,把这些年轻人、能干的人在我们这儿怎么样尽量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咱们今天访谈的读者里可能有很多正在准备找工作的大学生,或者是准备转型的一些业内人士。如果他们想来电子报,您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刘东:首先要有新闻理想,要有使命感。新闻这个行业非常神圣,有了新闻理想以后,你才能充满激情地去工作。充满激情地工作,才能做到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因为媒体工作也是永无止境,没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很难支撑把它作为一个终身的职业,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主持人:其实您刚才更多还是强调了精神层面的问题,在物质层面呢?

  刘东:物质层面肯定是我们要搭建一个平台,还是刚才说的,多劳多得。我们现在考核机制也是这样,从采编人员来讲,我们根据你的数量、质量进行一下考核,每月的考核都是很严格的。现在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采编人员当中最高的跟最低的收入差距应该是4倍左右。还是收入拉开了差距,给一些有志于在报社努力工作的人有一定的空间。

  主持人:报社的环境虽然人性,但是并没有让大家产生惰性。

  刘东:对,尽量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有时谈起《华尔街日报》非常感慨,因为《华尔街日报》据说为了保持内容的独立,甚至将内容和广告部门要分设电梯,避免两个部门的人接触。中国媒体何时能具备这样的编辑理念和人文品向?

  刘东:中国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短期内可能很难做到像《华尔街日报》那样。但是采编跟广告经营分离肯定是一种趋势,媒体必须回归它的本质,就是按新闻规律办事。前两年IT媒体都在说,上帝有几个?有的人说有两个上帝,一个是我们的读者,一个是客户。我觉得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回归到我们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读者。因为读者本身,客户本身也是我们的读者,如果这个媒体不坚持内容为王,没有公信力,没有影响力,不为读者所接受,那广告客户凭什么在你这个媒体上做广告?所以,必须得把这个思维彻底地回归到一种按新闻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这样我们的媒体才有生命力。

  主持人:我记得在四年前问过一个问题,今天我也想让您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我们的媒体遇到一则企业的负面,但是这个企业恰恰是我们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的时候,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刘东:这的确对任何媒体都是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中国电子报》现在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如果有类似这样的报道,我们还会以报纸内容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来做我们的取舍,而不是考虑它给我们多少的广告投放,对我们多大的支持。

  主持人:您当时提出一个比较巧妙的迂回式的方法,就是把批评变成建议。

  刘东:对,尤其是作为行业报来讲,我们的媒体必须作为一个专家型的媒体。比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对中国大公司,包括海尔、华为这种企业,说实话你写一篇吹捧华为任正非的文章,吹捧张瑞敏的文章,现在我觉得可能并不很抓他的眼球,因为这种文章太多了。如果说这个记者通过多年对这个企业的跟踪,他的思考、他的判断,想任正非所想,急张瑞敏所急,写出的文章正是他们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你从某种侧面给他们一个答案。这种媒体肯定是最有竞争力的媒体。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所有新闻人应该朝着一种专家记者,要推动产业发展跟推动企业成长的角度来开展我们的工作。

  主持人:您能透露一下目前电子报的盈利方式有哪些吗?

  刘东:《中国电子报》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广告为主,现在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活动。今年我们要做20几个在各个业务板块比较大的一些活动,明年我们还有一些大的活动。比如我们现在有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消费电子年会、中国绿色制造年会、中国半导体领军人物评选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明年我们还要搞。明年我们还要更多围绕着市场和技术的热点,发挥我们行业报权威性的特点,组织一些专题报道。明年我们还出版一些系列的丛书,我们要出版《中电报丛书》,出版一系列的丛书,这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增长点。明年我们的网站,当然也要通过点击率、广告创收。也是多元化的尝试。

  主持人:您作为电子报的一位老员工和现在的领军人物之一,对电子报未来几年的发展有没有一个远景的勾勒?

  刘东:我们提出《中国电子报》的目标就是信息产业的传媒旗舰。我们要实现一报在手、行业在握,是我们的办报理念。我们要把《中国电子报》做成一个具有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媒体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另外,我们的团队要有一批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的。

  主持人:现在报社团队的年龄构成怎么样?

  刘东:我今年是42岁,已经毕业了22年,应该在我们那儿属于年龄偏大的,在前15位以内,大部分都是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我们今年新来的常务副社长张建设本身就是32岁,我们很多部门的主编也都是30岁左右。这方面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层次更高,也是《中国电子报》未来充满希望的。

  主持人:现在大家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其实大家都觉得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如果这个人又比较内敛、不张扬,其实现在有一种很好的跟大家分享自己信息的形式就是博客,而且有些电子报的记者以前很低调,但是却很有深度的记者,通过写博客,完全敞开了自己的这些知识库,甚至很多人的博客是被订阅的,被当做业内一个标准的学习资料来阅读的,您自己有没有一个开设博客的计划?

  刘东:我是非常支持《中国电子报》的记者,包括在新浪网,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上开博客。因为博客可以更自由、更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这一块可能更深入。因为作为机关报的行业媒体来讲,有时纸介媒体的一些话不好说,但是在博客上相对可以放开一点。我自己也曾经想过写博客,一个是时间问题,我怕写写停停,这样也不太好。另外,现在有些博客可能自我的东西太多一些,有些东西甚至缺少一种客观的东西出来以后,我心理上有一些抵触。

  主持人:很多媒体同行和报社的同事开设了博客,您是否支持他们?

  刘东:反响非常好,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升了记者的品牌影响力。比如我们十个记者、二十个记者都在博客当中是很热的博客,那么我们报纸的影响力肯定相应提高,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件事。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总分享对报纸和行业的理解,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

  刘东:谢谢各位网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