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与一位离开报社但又时刻关心和关注着报社的同事小聚,谈及媒体的未来尤其是行业媒体的命运。也许是有缘,也许是心有灵犀,我们不约而同地批判起过去的媒体的经营策略,太功利化了,远远偏离了媒体的本质,将媒体视作换取广告、为经营者谋利的工具。就未来而言,媒体特别是报纸,要还原到本来属性,即社会公共资源。
一是服务社会。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首先不是某些人的私有财产,对于经营者来说,必须尽最大努力把内容做好,把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读者的使命完成好。而不能把它视为自家的财产,高兴了就好好做,不高兴了就可以自己做主休息几天,更不能把它当作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中国电子报》的使命就是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读者,我们每一个都应该有这个胸怀。只有心中时刻装着产业、装着企业、装着读者,就明白自己无权处置任何一个细节,就知道自己要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我们的回报就体现在为产业、企业、读者带来的价值,我们的收益就在这些价值之中。
二是全员营销。大家注意,营销和销售是两个概念。只有小企业、生存都困难的企业、干了今天不考虑明天的企业才会全员销售,才会每个人都要去拿定单。全员营销强调的就是服务概念,任何人都是为产业、企业、读者服务的服务生,都是报纸编辑方针的执行者和传播者,都是报社价值和文化的代表符号,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报社。所以,我们要求大家讲正气、讲学习,要做专家型、研究型记者。报社在业界的良好口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反,个别企业对我们有偏见,我们不能单纯猜测是谁造成了,因为很有可能是我们不经意的坏习惯给别人留下了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养成好习惯,展示真正的中国电子报社形象。
三是从长计议。就是要扎根社会、扎根产业、扎根企业,就是两点之间曲线最短。我们发展通讯员、我们发展顾问委员委,就是感谢多年来业界同仁对我们的支持,感谢业界同仁为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作出的贡献。同时,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就是要团结更多的人,为实现“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读者”的使命,为落实“全面报道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的宗旨,为执行“一报在手,行业在握”的编辑方针,而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媒体回归社会公共资源属性,我们的出发点和做事方法都要有大的变革。按照社会学理论,我们的记者和客户经理就要超越自我,回归本我,不能以自我喜好取舍,而是以行业和产业利益取舍。
只有回归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属性,媒体才能按照自身规律发展,才能持续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