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个MENSA社团,有资格加入的人都是智商在全美国前2%的,这个社团里的一部分人组成了一个投资俱乐部,从1986年到2001年的15年间,这个俱乐部成员的年平均回报是2.5%,而同期大盘指数的增长速度是年均15.3%。
1994年所罗门兄弟的前副总裁成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基金董事会里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别是哈佛和斯坦福的教授),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认为他们找
到了一个统计模型可以几乎消除投资风险。1994年基金开张,在这个基金发展的前几年似乎非常成功,年回报甚至达到了40%,到1998年初基金控制的资产达到1290亿美元,可是一场亚洲金融危机再加上俄罗斯在98年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这个成功的对冲基金面临破产。由于担心引发恶性连锁反应,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得不组织了14家银行用36亿美元将这个基金买下,几十上百亿美元打了水
漂。
智商在前2%的人不可谓不聪明,两个诺贝尔奖得主也绝对应该是聪明人,这些例子可以说明聪明对投资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副作用。其实真正聪明的人就象不参加罚球比赛的奥尼
尔,是不会参加主动式投资这个“失败者的游戏”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例子更能说明过分的自信才是投资的敌人。从1983-2000总共17年
的数据看,持有股票和基金平均低于3年的股票和基金投资者的年均回报是5.3%,而大盘指数是16.3%。可以说频繁更换股票/基金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有能力
选择未来的五星股票/基金,可是过分自信的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
这些例子再次说明,投资是一个不需要智商,不需要感情,也不需要努力的过程。冷静理性地选择指数基金组合,不必比别人聪明,不必预测市场,不必头疼该不该放弃手里的基金再去追逐另一个基金,才是轻松战胜大多数投资者的捷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