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边缘思想录 |
神州之大,还有没有未曾行贿的商人?
文/魏剑美
朋友终于将生意火爆的饭店转手了,我很吃惊:“你小子居然放着钱不赚啊!”
朋友苦笑着说:“在商言利,有钱不赚我又不是脑子进了水。”原来,自经营这个店子以来,他每天疲于应付各路人马,工商税务电力消防环保环卫卫生防疫公安城管等等门类繁多的部门,随便哪个都可以掐着他的脖子。而且你生意越好他们要价越高,来要吃要喝要钱的越多。同样的门面,他每个月要交两三千,人家某局长的弟弟就只交几百元,还有更厉害的甚至一分钱也不用交。
交钱倒也罢了,人家还动不动上门来要挟停业整改啦、查封关闭啦、高额罚款啦。比如门口那块店子招牌,城管的就三次上门“整改”,一会儿是尺寸问题,一会儿是审批问题,开口就是罚款2万元。最后朋友在人家的指点下给带头的塞了一个大红包,这才算是“从轻发落”。朋友的店子营业2年来,各种各样的请吃请玩和直接的红包加起来少说也在10万元以上。那些由“有关部门”上门募捐、推销、摊派的还不算。
朋友的遭遇让我非常气愤,便在一次聚会上说起这事,没想到一桌的人都说:“你老兄不是从火星上来的吧?这年月在生意圈混的,谁他妈没对人家请过送过!”接着他们一个个自己报上来:开网吧的老张光办一个网证就送出去3万元;办培训的小刘给各位要员的“顾问费”要远远大于办班的其他成本;开洗脚城的老李更是背着钱包四处打点;而做药品销售的小王其专职工作说穿了就是行贿……
我很有些愕然:这么说我们这一桌子都是犯有行贿罪的罪犯?
但我实在不敢抛出自己书呆子气的质问,因为以我的了解,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品质恶劣到可以和“罪犯”联系起来的,只是艰难的现实环境教会他们寻求与权势的媾和。更可怕的是,在潜规则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他们不仅早已经失去了抗争的愤怒,而且连内心的耻辱也一并失去。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收钱就办事的、较为收敛的官员,他们甚至还怀有某种感恩心理,相互间传颂着“口碑”,介绍着“业务”。
中国之大,到底有没有未曾行贿的企业和商人?倔强的我决心做一个民间调查,一一打电话找熟人核查。结果令人沮丧得很,还惹来不止一个人的嘲笑:就连全国政协副主席、大名鼎鼎的港商霍英东的企业因为没有打点好,尚且被广东一个小小的县官欺负,其他人的境遇就更可想而知了!
见多识广的老朱说,在商业圈子里混了10多年,他只见识过一家不买账的企业,那就是沃尔玛。当时某市税务局以该连锁店违规为名要课以重罚,有精通世务的人提醒负责人说只要花2万元就可以私下摆平。但该店负责人坚持起诉到法庭,他说:“我们宁愿在阳光下损失20万,也决不在黑暗中送出2万元。”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于,像他们这种财务制度极为严格的国际大企业,根本没有为暗箱作业报销费用的可能。
我深知,并不一定是这家沃尔玛连锁店的负责人在道德上更为高尚,而是因为严格的财务制度和一以贯之的企业理念让他不得不做如此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他背后还有着一个国际顶级企业的坦然和自信。
也许,当我们身边的商人们一个个也可以这样挺直腰杆,而不必到处打躬作揖请吃送礼的时候,才是黑暗权力和灰色财富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
通联: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魏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