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心脏是不会生癌症的,因为心脏一直跳一直跳,把癌细胞都泵走了,所以心脏是人体所有的器官里面唯一不会长坏东西的。”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对是错,心脏它到底会不会得癌症呢?
答案是肯定的,心脏会得癌症,只是心脏不容易得癌症而已。有资料统计心脏肿瘤的发现率低于0.03%,但只要人口基数足够大(比如中国13亿人口),心脏肿瘤患者就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大约39万人)。因为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在人群中并不像肺癌、胃癌、肝癌这么常见,所以人们对于“心的癌症”缺少认识。
要了解心的癌症,首先我们要知道“癌症”的定义是一切恶性肿瘤的总称,只要是个“坏东西”就可以叫做“癌症”,但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癌。“癌”只是“癌症”的其中一员,“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相对应来自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则叫做“肉瘤”。
心脏虽然一直在泵血,无论是心脏原发肿瘤还是继发的心脏肿瘤,在癌症的早期还未发生血道转移时,血液中并没有癌细胞存在,当血液中开始出现癌细胞后,癌细胞也会因为心房心室快节奏的回流及射血而缺少足够的时间停留,因此难以达成转移的目的。此外,心脏内没有上皮组织,而“癌”又是来源于上皮组织分化,没有上皮组织就好比少了根据地,癌症便难以在此安营扎寨。此外,由于心脏接收全身回流的血液之前,血液就在肝、脾、肾等中转站进行过净化加工,因此回心的血液中致癌因子等有害物质得以大幅减少,这也就降低了心脏的致癌风险。
心脏的肿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肿瘤大多是良性肿瘤,心脏的恶性肿瘤多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大有一种“自家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之感。在良性的心脏肿瘤中,左心房的黏液瘤是最多见的,而恶性肿瘤里,则是右心房的肉瘤最为多见。心脏的原发性肿瘤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如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发热等症状也可能指向其他疾病,因此理化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而在诸多的检查中,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最为常用。
由于心脏在人体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结构的特殊性,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积极干预,否则肿瘤可能堵塞心脏内腔而导致心力衰竭,或是影响正常心脏电生理活动而出现心律失常等种种后果。心脏的良性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采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的方式让心脏停止跳动,以便于肿瘤的切除。对于恶性肿瘤,难以“一刀解决”,则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