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年有2. 9万例癌症的发生与过度CT检查相关

标签:
健康 |
现在,借助计算机技术进步,“放疗”可以精确的把电子束的能量定位到肿瘤所在部位,从而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放疗对于鼻咽癌等已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少癌症患者,放疗的意义在化疗之上。
但放疗也是一把双刃利剑,对此,悉达多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无奈地总结说:“对于癌症的治疗来说,放射疗法处于复杂的十字路口:有时,放疗可以治癌; 有时又会致癌。这无疑给癌症科学家最初的狂热泼了一盆冷水。尽管辐射是一把无形的利刃,但它仍然是一把刀。而这把刀,无论多么灵巧和犀利,在抗癌的战争中也仅能止步于此了! ”
至于放疗毒副作用,不需多说,我脑海里至今有着一个残酷结局者的深刻烙印,虽过去多年,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栗。
这位患者是武汉人,年龄和我差不多,鼻咽癌局部两次大剂量放疗,第二次放疗后不久,嘴都张不开,看着我,话也说不出,两眼泪直掉。老婆告诉我:她每天工作只有一件事,做完饭后,用味精的小勺靠嘴角边给他塞些食物进去,因为嘴张不了,每次塞进去的仅一二粒米,一天喂他十个小时也填不饱他,真的生不如死!
还有妇科术及直肠术后放疗、乳腺癌术腋下放疗等导致盆腔/下肢及手臂肿胀浮肿,阻碍淋巴液及血液回流的,手臂及大腿肿得像大象腿似的,临床太常见了。鉴此,这类武器可用,但需慎之又慎,用在该用之时,且一定需掌握好度!
好在人们已经有所检讨。仍以常见的乳腺癌为例:据国内外专家总结,放疗目前开始强调需严控适应症,适度缩小照射野,提高精准度,控制照射量,降低毒性,尽可能减少伤及无辜之原则。比如,保乳术后的放疗,现主张用适形调强技术,使乳腺得到均匀照射,周围器官得以很好保护。
据江泽飞教授介绍:50年来乳腺癌治疗进步就在于保乳 放疗替代全乳切除,前哨1~2个转移的保乳患者可以不再做腋窝清扫加放疗,更注重全身治疗综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患者生存期延长。换句话说,核心是一点:尽可能减少伤损,保护好自身内在的抗癌力, 而不再是过去一味地追求范围越大、照射量越多、治疗越彻底越好!
不仅如此,鉴于同位素骨扫描运用了放射性核素,尽管可帮助观察骨组织的形态或代谢异常,明确是否有骨转移等,但因为放射线可以明确地造成损伤,2012年的美国癌症年会(ASCO)鲜明地告诫说:非必要,不可作为例行检查,更不宜一二年一次,除非情况特殊,即便是CT检查,也需慎重。美国每年至少有2.9 万例癌症患者的发病,与过度CT检查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