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赖他人以活!核心是“爱”

标签:
健康 |

垂暮之年且生了重病的社会学教授莫里,虽生活在异域(美国),却也洞悉了“人,依赖于人而生存”的不争事实。正是这一点,决定着人类生活的基本属性。他揭示说:“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在生命的终点或病态时(像患病这样),你也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活着”;“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这,既是古往今来所有生活的真实情景,也是探究人生意义的逻辑起点,评价人生价值的关键性尺度。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高度概括的话,只有一个词:“仁”。
“仁”的造字,体现一个核心:人,依赖人。两人以上,才能组成社会生活。
“仁”是中国文化中含义极广的行为道德准绳。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她确立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境界。孔子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诚、惠等,都涉及人人关系。“仁”之最本质的,就是人与人的友爱、帮助、同情等。
2500年文化写就的中国历史大卷中,浸透着“仁”之精神及感人篇章。
莫里教授分析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这个你们双方,涉及甚广:兄弟、姐妹、父子、夫妻、情侣、祖孙、师徒、同事、朋友、上下级等等,不一而足;但都需贯彻友爱、帮助、同情等仁爱精神。若隐去莫里的美国教授身份,完全像个中国传统学者的谆谆教诲!
莫里还指出:“在商业上,人们通过谈判去获胜。他们通过谈判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爱却不同。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中国不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传统原则吗?可见,普世的人生价值观是没有国界的,适合于所有人类。
人们早就注意到:修女易生乳腺癌,鳏寡独居者易生癌,丧偶者居丧期三五年内出现了癌症及心脏病等的高发;结婚可以增加寿命,平均近7岁;离婚则减寿,离婚初期几年内意外死亡、心脏病猝发的概率倍增,癌症及高血压也呈现一个发病高峰;这些都是例证,表明“人,赖他人以活”,需活在人际交流中。
其实,何止人类,这也是群居动物的本能。实验揭示:群居小鼠出生后被剥夺与母鼠共同生活,隔离关养,接种癌瘤的成功率倍增;且死于癌的也成倍增加,生存期更短。可见,相互需要及交往,是一种生存的必需品。
人,赖他人以活!核心是“爱”,爱的体现形式是给予和付出;因为在早先的交往中,你已接受了他人赐予你的许多。
接受与给予,应该对等的。这,构成了人生的核心主题和最大意义所在。
“我们获取多少,就得补偿多少。”“这很公平!”莫里如此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