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瘾,比毒瘾还难戒!

我们知道烟瘾、酒瘾、毒瘾,但可能没有听过高科技也有“毒瘾”。其实,只要看看目前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走在路上,男男女女们,个个目不转睛、不得闲暇地盯着手机在看,脑眼一刻也不得松弛!再看看餐桌上,人们对交谈话题或精美菜肴已经兴趣不大,手机才是关注的重点,上传朋友圈、发微博、晒照片。
在某地,有一次当地某领导宴请我和几位年轻的记者,其中几位是女记者。入席后年轻人们都在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回QQ,几乎一半时间在做这些。餐桌上两位上了年龄的领导脸上很挂不住,孩子们玩得都是高科技,根本没顾得上聊天及品食,似乎对他们来说高科技就是一切!如此,生活还有真正的情趣吗?
其实,芸芸大众都被这些小玩意所捆绑了,只不过身在其中,浑然不觉而已!上述这些,不都是“科技毒瘾”的表现吗?
或许,你会说,玩玩这个,又有什么关系!错了!关系大着呢!
先不说其他的,先讨论一下脑瘤的现状与手机的关系。也许,人们还在争议手机究竟会不会致癌,但有一个事实却清楚地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上海,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手机快速普及,现在已经人手一部以上。然而,与此同时,上海的脑瘤发病率,也从九十年代的癌症发病谱排序的13、14位,十多年间一下子飙升到现在的第六、七位;这还不足说明问题吗?
又如,人们惊呼:“网络毒瘾”现在已经成青少年健康的主要杀手。我们周边太多的这类情况:沉湎于网络,出现了一连串的心身障碍,有的甚至因此毙命;一旦限制他们上网,又会出现头疼、呕吐、失眠、没有食欲、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等的戒毒(断)综合征(abstinence syndrome)。
也许,有人会说:这类网瘾情况毕竟少见!但应该注意的是,很多健康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今天热衷于手机、格式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青年们,5年后会怎么样?10年后会怎么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有相当一部分会过早地患上视力退化、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剥离、黄斑变性等顽固性疾病,因为长期超强用眼过度;10~15年以后,大多数又会被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困,因为长期的紧张,与应激相关的激素持续高水平分泌;若干年后的结果一定是上述慢性病变中的一种或多种“登门拜访”,扎根驻扎!
或许,还有人会说:人是有理智的,我们会做出选择。但凯文·凯利曾说,科技“不只是人类行为的集合,事实上它高于人类行为和欲望。”“你无法去除(科技中)‘坏’的部分,只保留‘好’的部分。”“最终会达到这样的阶段:维持系统运转的必要决策极其复杂,人类智力已不足以制定这样的决策。到了那个阶段,(高科技)机器将成为(人类)有效的支配者。”为此,“我们陷入盲目的狂躁中,疯狂地、积极地、不停息地、痴迷地使用技术,去追寻似乎唯一存在的答案——创造更多技术。最终,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而满足感越来越低。”而且,还会越来越厉害!
可见,人们无法左右它的发展,也不能够摆脱高科技及快节奏的“控制”!能够做到的,就是对此有所节制。不要越界,别超过身体承受的边界。
我有个学生,比我年轻多了,看起来已经老态龙钟,又是肥胖,又是高血压。他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在陪着我从机场到公司的路上,两个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难道真有那么多事情吗?我问他,那些琐碎的事情,少管一点,行不行?他说不行,不管的话,其他人就做不了。其实,我觉得这就是越界了,超过了自身承受的边界。
身体的疲劳尚且可以通过充足的睡眠缓解,但是对于大脑的疲劳恢复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推荐一种运动“静坐冥想”,不仅能改善功能状态,还有助于抗压、消解不适等诸多功能,对于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及中老年人尤其适合。研究表明:还可以训练人们的心灵,一定程度上改变脑部功能状态,从而起到较为广泛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