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到底怎么补?

秋季,暑往寒来,人体阳气开始潜藏,适宜进补。饮食中稍加滋补便能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只是时段不同,补法不同。 初秋时节要平补 “秋老虎”颇凶,但要适当减少冷饮以及寒凉食物的摄入。俗话说:“秋瓜坏肚”,对各种瓜类宜少食,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仁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 初秋因为气候炎热和湿盛的原因,再加上胃肠功能经过盛夏的消磨,极易导致各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故大量进食各种肉类,会增加脾胃负担。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而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鱼、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俗话说:“秋藕最补人”,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食用。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用具有补脾补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仲秋要润补
仲秋,人体常反映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
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点能够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等。
二是酸甘化阴,宜稍微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银耳、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山楂等。其中,银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的补益作用,可经常服用,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是秋令的佳品。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
晚秋要滋补
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的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物,并忌食生冷。可用1-3个核桃肉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以预防秋季多发的咳喘之类呼吸系统疾病。
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食,药食兼用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肠胃的佳品,它们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补肾益精的功效。对于冬季有进补打算的人来讲,此时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者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