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也应当“有章可循”

标签:
运动健康 |
分类: 何裕民论健康 |

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耳。对于运动,古人强调十分需要,却不可超越极限。晋朝养生大家陶弘景就说:“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耳”。我们的同事早年从事的研究也发现,大运动量的运动员没有长寿的。因此,只提倡适度的锻炼。每个人宜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逐步增加,不感到疲劳为度。一时不能从事下床活动的,则可以活动四肢,不时自行轻揉胃脘腹部等轻微活动为宜。
其实,运动对一般人来说,是享受其过程,并不是追求肌肉发达等,运动的效果的评价,不是速度快了多少,肌肉增强了几分,而是使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城市人群来说,研究已经肯定:高强度的竞技运动反可能伤及身体,而自然环境中的慢运动方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增进健康,带来快感。各种形式的慢运动,带来的除了肢体血流加快,代谢改善外,还有内心放缓、舒展、松弛,这些,才是现代城市人群智慧生活中适宜的运动方式。
户外运动:适度最好
这个“度(或者说注意点)”至少包括三点:第一,这种健体运动是细水长流才能起效的,故只主张适度而为之,不能太过分,每天1~2个小时足够了。有些人急于求成,一练功就是4~5个小时,练得疲惫不堪,体力入不敷出;这同样犯了错误,欲速则不达。
第二,所有的为了强体的锻炼都不主张过分,且反对大运动量的剧烈活动。新的研究表明: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寿命,剧烈活动后会造成伤损。比如,会使得你的关节使用寿命缩短,并落下许多其他病症,包括关节增生、骨刺等。
第三,不是必须每天像工作一样,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去练的,运动要看天气,阴霾天就不主张外出活动。上海已接连发生了7~8桩一早出去晨练而猝死的,等清洁工清扫时发现已经死亡。因此,尤其是雾霾天、太寒冷的天不主张外出锻炼。冬天的外出锻炼的原则,中医学强调的是“必待日光”,一定要太阳出来,可以在太阳刚刚出来时或在太阳下山前出去活动活动,锻炼锻炼。
总之,运动也要掌握“度”,不是越多越好,量越大越好,而是适度最好。
静坐冥想,值得推荐的另类运动
研究证明,静坐放松时可促进各种生理变化:包括降低氧气消耗量,加快二氧化碳排除量,改善呼吸速率、心率、肌肉张力和交感神经活动紧张度等;并能影响脑部活动,尤其大脑边缘神经系统,促使新陈代谢、血压、呼吸和心跳速率的逐步放慢。而且,静坐冥想的确可以缓解轻中度的疼痛,消解焦虑,甚可有防止抑郁症之效。因此,近年来,静坐已经从早期追求松弛,转为预防、延缓或控制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慢性疼痛甚至癌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