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医”变“砍医”,我们做错了什么?

(2016-05-12 17:09:05)
标签:

杂谈

      2016年5月5日,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广州公安发布消息称,当日17时20分许,接到群众报警,说有一名男子在东川路某大院内持刀伤害他人。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涉嫌伤害他人的嫌疑男子已经坠楼身亡,受伤男子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调查,受伤男子陈某为某医院退休医生。

      2016年5月10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石柱发布消息称,当日凌晨2时许,手指受伤的向某在曹某、刘某陪同下,到石柱县中医院三楼外一科治疗。汪某(石柱县中医院外一科主任)检查后建议进行清创缝合术,向某等三人坚持只包扎,双方发生争执,三人持刀将汪某背部、面部刺伤后逃跑,现已被捕。


      纵观这两起暴力伤医事件:前者陈医生因抢救无效,不幸辞世,享年60岁;后者汪医生重伤抢救,生命垂危。

       同样作为医生,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和结果,深表心痛。具体事件我们不作评论,个别病患的偏激行为也并不能迁怒于所有患者群体。但这些事件呈现出的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这点大家从近期发生的伤医事件中也能感受到。就患者而言,他们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等不尽相同,因此临床表现也不同,这里不多阐述。但就我们自身而言,医生面对患者“不会说话”也确实是加剧医患矛盾的突出原因。

       我们时常强调,对肿瘤患者要有人文呵护,作为医生,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人为本,辨证施治,为不同的患者负责。我们曾经在门诊时遇到过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是位晚期肝癌病人。初诊时,丈夫神情沮丧,一言不发,妻子啼哭不止,哽咽着说,他们刚挂了个名专家号,专家说:“最多两个月,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说完,便拂袖示意他们离开。然而,我们通过中医药的“零毒”调治,不断与病人谈心交流,给予他们生活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最终这位病人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了整整两年。

       其实,当初那位断言“最多两个月”的专家并没有说错,因为从统计概率来说,晚期肝癌病人生存期90%是在三个月以内。但两个月与两年,却体现了只讲求科学性与兼顾人性的医学,它们本质上的差异所在。到底是默认事实、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也折射出医务工作者对人性的根本态度。

       说到人性,我们必须承认,医生也是人,当然,患者期待的医生与医生期待的患者往往与实际情况都有所偏差,但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底线。以人为本,不只适用于医生,也同样是在提醒病人和家属们。愿医患不再“兵戎相见”,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信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