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防范两个极端
(2010-05-11 14:27:03)
标签:
健康保健鼻咽癌放疗患者癌症肿瘤从心何裕民上海 |
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 |
鼻咽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独特的人口和地理分布特征,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对患者来说,癌症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源,同样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症状,而这些症状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并有可能加速鼻咽癌的发展。因此,除了中西医治疗以外,必要的心理治疗对于巩固疗效,最大限度地降低转移与复发率也有重要意义。
顺从、抑郁、自我克制,情感释放能力弱
“心疗”可使放化疗增效
其次,要充分关心和理解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通过介绍鼻咽癌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地消除了患者对本病及本病治疗的误解、恐惧和担心,接受自身患有本病的事实,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应对心态保持良好。并将患者的兴趣、爱好、特长挖掘出来,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帮助他们提高控制能力。
总之,通过交谈、沟通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努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避免其胡思乱想,调节心理状态。
再次,要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认识到社会(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并主动寻求各种社会/家庭支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让患者能较自由地表达情感,共同讨论治疗的各种问题;鼓励患者尽可能生活自理,以淡化“患者角色”,使他正确认识自己生命价值,从而振奋精神、增强生存意识和抗击癌症的意志。
放疗副反应的消解
对放疗后已经出现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等,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提供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方面的调整,使患者能以较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康复治疗。
两类极端情况的纠治
鼻咽癌患者普遍对癌症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好走极端。这常常表现为要么轻视它,要么把它看得太恐怖。
(1)马虎不重视
(2)彻底的灰心丧气
综合康复指导
要善于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争取他们送来关心、温暖,使患者增强治疗和回归社会的信心。向家属说明陪伴、安慰及倾听患者倾诉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让患者学会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学会安排放疗后的生活,重新调整与家庭、朋友、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保持豁达开朗的心境,转移对放疗不良反应的注意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看书、绘画、织毛衣等,主动寻求享受快乐的幸福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虽说EB病毒是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但目前医学上尚未肯定EB病毒就是鼻咽癌的病因。本病有无传染性,目前也没有定论。因此,要教育社会上的人们不要刻意回避鼻咽癌患者。
另外,由于放疗的需要,有时在患者脸上要划出红线定位,且治疗期间不能除去!这就要求人们不要歧视他们。作为家庭的成员,更不能刻意回避、歧视和厌烦,应积极主动陪患者就医治疗,并给予生活上、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值得一提的是:鼻咽癌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且有可能会经血行转移到脑、肺等器官,有些患者会因此陷入绝望状态,出现精神反常甚至自杀。我们要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对有自杀倾向的,要第一时间与其家属沟通,严加看护,做好防范措施。
本文选自本人新书《从心治癌》,ISBN978-7-5478-0124-6,定价29.80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从心治癌》,《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姐妹篇,从“观念、知识、行为”着手,重点阐释心理致癌之因和癌后心理调适两大命题。带领您穿越恐惧迷宫,走出失败怪圈,帮组您走出心理困境,取得最佳康复、安宁和幸福。肿瘤病友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碰到又苦于找不到答案的各种心理胶着,如何解析,如何挣脱,都能从书中大量的事例中一一得到解答。请到新华书店购买,也可联系本人上海门诊进行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