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有感(罗)

(2016-06-30 10:03:13)

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有感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父母的希望,都有权力享受生活的阳光和雨露。人们总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然而,并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开得如此鲜艳夺目,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时会有残缺的花朵,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的教育形式大多是随班就读,如何提高智障儿童教育的质量,使他们不至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当前每一位普通教育者都应关注和深思的一个问题。从教多年来,接触了不少智障儿童,如何教育和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确定恰当目标,制定培养计划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智障儿童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降低教学难度,课堂上无目的的多提问吗?目标定位的偏离往往使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久而久之,教师可能失去信心,学生也许无人问津。因此说,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搞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关键。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智力的低下,这些孩子在知识方面的学习注定是收效甚微的。智障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让儿童社会化,能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虽然有很大的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智障儿童的智力虽然落后,但是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在随班就读教育中,我们应在简单的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智障儿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要根据学生智障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循序渐进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教学计划。

二 取得家长支持,家校共同努力

   孩子来自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更是如此。 随班就读的教师,要通过家访等途径,积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家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视孩子的情况,树立教育信心。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作为智障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是缺少关爱,就是过于溺爱。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加强学习有关理论。可以通过自办定期的《特殊儿童家教手册》等,通过学习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智障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能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树立教育的信心,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2、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行为。

    智障儿童的教育目标及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品质和学习状态等,从而确定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途径有很多,通过家长是最快,也是最全面的一条了。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及能力现状来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行为。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的训练中学会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等。

三、发动本班学生,建立帮困小组

   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使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他们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普通学生对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其情绪和个性的发展。事实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普通学生是搞好智障学生教育的一大资源;反过来,智障学生又影响着普通学生的品行和情操 ,促进他们的成长。教师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成为智障儿童成长的“沃土”。

   1、平等对待。 良好的集体是特殊儿童赖以成长的基础,同学对他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胜于任何人。智障儿童在班级里始终是一个弱势个体,教师要教育好班内的普通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同在一片蓝天下,智障儿童与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正常的生命。不能歧视,欺负这些特殊学生,要与他们平等生活,平等交流。

   2、爱心奉献。智障儿童是弱者,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同学是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远比教师接触的时间要长。发动本班学生爱心奉献,成立帮困小组,鼓励普通学生与智障儿童合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能力,这些品质对随班就读儿童未来自立于社会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 教师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信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实现教育工作的基础。智障儿童比健全儿童更需要爱。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种伟大的、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爱。由于智障儿童的智力因素,教育的成效也许是不明显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足够的信心。用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去开启他们求知心灵的钥匙。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们爱心的浇灌下,残缺的“花朵”也是开放得美丽的。

   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给智障儿童一个平等、自由、充满爱的空间,使他们也与正常儿童一样,正常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