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罗)
教学目标:
1、A组学生能熟练掌握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数感,并尝试灵活运用。
2、B组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方法,通过直观辅助,培养数感。
3、C组学生进一步学习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数感。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数数蘑菇山
小结:我们在数数的时候,越往后数,数就越大。(给A组B组的孩子分发数字卡片)
活动二:送数字宝宝回家
小结:我们在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从一位数开始数,数呀数,数到两位数,数呀数,再数到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三位数又一定大于两位数。
活动三:踢毽比赛
分层练习:A组每人做五道,B组每人做三道,C组每人做一道。
13○13 11○7 35○24 25○29 9○3
评:为什么这么填?如果不会说的可以请人帮忙。
强调:两位数和两位数比,先比十位。
板书:两个数相同填等于号、两位数大于一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小结:教师引读板书。
活动四:举重比赛
小牛的举重成绩是:70公斤,小羊的举重成绩是:59公斤
小牛说:因为十位上7>5,所以70>59,我赢了。
小羊说:因为个位上0<9,所以70<59,我赢了。
提问: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呢?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要先比十位,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就像我们刚才在蘑菇山数数一样,从几数到十几、二十几、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六十几、七十几,越往后数,数就越大。
活动五:跳绳比赛
小猴跳了62个,小白兔要跳多少个才能赢呢?
学生理解题意后,一人发一张纸,□>62,学生独立完成。
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他最少最少应该跳多少个才能赢呢?
根据比较的方法给它们分分类呢?请两位A组学生上台合作完成。
可能会出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100>62,补充板书。
小结:教师引读板书。
活动六:本班跳绳比赛
先公布成绩,再根据跳的个数排排队。给前三名发奖。
三、活动总结
(1)一位数和一位数比,我们一眼就要看出它们的大小。
(2)两位数和一位数比,两位数大于一位数;三位数和两位数比,三位数大于两位数。
(3)两位数和两位数比,先比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再比个位。
那么三位数和三位数又应该怎么比呢?四位数和四位数呢?我们以后再学习,你们也可以试着去比一比。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罗)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罗)]()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
培智班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培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培智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基础。我相信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会被激活的。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我们培智班学生更离不了故事。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培智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认识,同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的比较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