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书法家鲁克
诗人书法家鲁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432
  • 关注人气:42,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学梁浩

(2009-08-12 11:20:08)
标签:

散文

同学梁浩

鲁克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同学梁浩

 

 

 

梁浩是我初中一年级的同班同学,彼时个头矮小,脸又黄又瘦,瘦得眼窝深陷,眼珠和额头就显得大而突兀,在全班四五十个人里,他绝对是极不打眼的一个。但他却是我姨夫的亲弟弟,论辈分,我要称他舅舅的。

 

许是海拔和吨位不够带来的自卑?印象里梁浩性格是比较内向的。同学时候我和梁浩交往并不多,课间一起玩耍的时候也少,我们在那里皮,他只是远远地看着,有时擦肩而过,他会给我一个浅浅的笑,那笑,是只有亲戚间才有的坦荡和温情。

 

后来因为父母离异,我要随父亲去李埝读书,便转离了双店竹墩联中,便也第一次尝到了离别的滋味。那时候只觉得丢人,便也没跟同学们道别,悄悄地就不再来了,从那时起直到昨天,跟梁浩便也二十多年没再相见。其间我参军、工作、南下北漂,曾有两次回乡省亲,去看小姨和姨父,但梁浩恰在外地读大学或在外地工作,一直未见着。2009年端午,我借去鲁南采访之便回了趟苏北老家,给梁浩短信,不巧的是他正在去河南办案的路上。

 

立秋前梁浩给我电话的时候,我恰因眼疾在医院打点滴。这是分别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亲近有加,不知不觉竟聊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护士过来换掉空瓶为止。没想到的是,梁浩对我的经历竟耳熟能详,而我对他却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在连云港市检察院工作。梁浩告诉我近日要来京,并要来寒舍造访,我听了很高兴,只盼着眼疾早点好起来,别影响了见面。

 

立秋后的第四天,得到梁浩信息,说次日过来,那一夜,我竟连续做了好几个梦,都与老家有关。深夜,气温降得厉害,那些梦总是被冻醒,恍惚中抓过薄被,总是嫌短。早晨醒来,依稀听见有大雁在窗外的天上叫,不觉黯然。故乡,真的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

 

起身,恰案上笔墨未收,即兴写下《秋思-己丑立秋后闻梁浩同学来京》一首,算是给这位二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加亲戚的见面礼了——

 

昨夜寒侵梦,无知怨短衾。

秋晨闻雁唳,可是故乡人?

 

循着我给的路线,一路找到我家楼下并摁响门铃的时候,我的眼前还是那个瘦小的、浅笑着的身影,可房门一打开,我委实愣了几秒钟。这哪还是当年的梁浩?身材挺拔魁梧,脸方目炯,尤其那唇,棱角分明,笑意里透着憨厚,那手掌一握,居然比我的手还宽大、厚实许多,那寒暄自然就从彼此的身材说起了。

 

二十多年不见,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其中几个有关亲人的话题,还让我数度唏嘘。短短二十来年,物是人非,仿佛一转眼,亲人里的长者陆续走了,我们也渐渐老了……

 

梁浩是个苦孩子,7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高中还没毕业,勤苦一生的父亲也在一个夜晚蓦然散手人寰。“好像有着感应似的,父亲平时话很少,但那天晚上跟我交待这个安排那个,叫我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还叫我听大哥话——也就是你小姨夫话。父亲叫我好好考,万一考不上大学,就找个媳妇早点成家,因为哥哥姐姐们负担重啊……”

 

平时天亮的时候,都是早起的父亲叫梁浩起床,但那天没叫,梁浩去叫他,才发现父亲悄然走了,脸上居然带着笑……

 

母亲死的时候,小梁浩甚至还不知道哭,但父亲的去世,却几乎让他流干了泪水。人,是真的会在一夜间长大的。梁浩就是。

 

父亲死的时候梁浩正在读高三,本来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然而半个学期下来,他成了正数前几名。有些力量是生命换来的。

 

梁浩考上了大学,然而毕业后找工作,却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传奇。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何等惨烈,不谙世事的梁浩经过了多少挫折可想而知。那一年,当小学教师的姨夫带着弟弟去市区找他教过的一个学生,彼时该学生在市公安局任职,姨父想请学生给梁浩联系找个工作。说来也巧,就在这位学生家的茶几上,梁浩无意间看到了一则马上就要过期的启事——市公检法系统招聘公务员——这无意间的一瞥,竟决定了他的前途,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看到启事的那天,正是招聘报名的最后一天。当梁浩满头大汗跑到报名处的时候,人间正准备下班呢,而他,竟连身份证、毕业证等关键证件都忘在了东海乡下的家里。“求求你们,给我个机会吧!”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对方,工作人员居然同意了,但要求他必须在次日早上一上班的时候就把手续补齐。梁浩和我姨夫连夜赶回东海,取了证书,梁浩又连夜赶回市区,怕耽误大事,天还没亮就在人家的办公楼外等着了。

 

一上班,工作人员都忙得要命,梁浩连忙把证件交给人家。这时候,一个中年女士把桌子搬了几下,却弄不动,梁浩问,要搬哪?女士说窗下。梁浩一使劲,一个人竟把桌子搬了过去,还顺手用抹布把桌面擦了一遍。就是这个完全出于本能的、自发的小细节,给梁浩带来了好运。

 

“你是做什么的?”“我来报名的,昨天来晚了,今天来补手续的。”“你报的是哪家?”“法院系统。”“哦。报法院的可是最多哦。”这轻言轻语的一句话,让梁浩在那一瞬间暗自改变了志愿。

 

文化考试,梁浩考了个第一。面试的时候,考官居然就是那位中年女士。“哎,我记得你是报法院的吧,怎么到检察院来面试了?”没想到,这竟成了梁浩的面试题。“我学的是财经专业,现在检察系统正在加大反贪力度,我的专业可能在这里更适合些。”随机应变的梁浩,最终被成功录取。

 

出身农家的梁浩最知道百姓疾苦,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而且任劳任怨,在检察系统一步步稳扎稳打,许多大案要案的侦破,都与他的心血和汗水有关。

 

如今,这位老同学、小长辈,已经是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副书记兼监察局局长了。但梁浩身上我却看不出多少“做官”的痕迹,只有在谈起国家大事、故土民生的时候,在其眉宇间你才能窥见那一抹英气、锐气与正气。

 

中午的家宴,我坚持要喝点酒,但梁浩坚决阻止了,他说我眼疾未完全好,喝不得酒的,那份朴素的真诚,连女儿都很受感动。晚上放学回来,梁浩早就走了。我问女儿,从梁老师那里学习到了什么没有?女儿微笑着说:“嗯,有——做人要能吃苦,懂得感恩,你平时付出得多了,没准什么时候就会有意外收获呢。”

                                                                       2009/8/12上午。北京

同学梁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