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2016-03-08 06:49:07)
分类: 历史文稿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学习历史时,常见到对历代统治者的称呼,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雍正帝、慈禧太后等。其实,这些都不是他们的真名实姓。上述称呼中,汉高祖、唐太宗是庙号,汉武帝是谥号,康熙帝、雍正帝是年号,慈禧太后则是尊号。
    谥号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帝王的谥号始于西周,秦朝中断,西汉又恢复,沿用至清末。先秦帝王的谥号多由子孙评定。汉以后由礼官议定奏上。谥号用字都有特定的含义,大致分三类,一是褒扬,如周文王的、汉武帝的等;二是批评、贬斥,如周厉王的、隋炀帝的等;三是同情、哀怜,如汉哀帝的、汉殇帝的等。唐代以前,谥号多用一两个字,如周幽王、隋文帝等。从唐代起,谥号用字逐渐增多,如唐玄宗李隆基谥号全称为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民间据此称呼他唐明皇。谥号不独帝王专有,诸侯卿大夫、高官显宦也可由朝廷赐予谥号。自东汉开始,还有私谥。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魏征谥号文贞公、岳飞谥号武穆王
    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地为他们定的名号。庙号始于商朝,延至清末,从汉代  开始,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为太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如刘邦为汉高祖,赵匡胤为宋太祖,朱元璋为明太祖,李世民为唐太宗、赵光义为宋太宗等。一个帝王一般只有一个庙号,但个别的也有两个以上的庙号,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就有怀宗、思宗、毅宗三个庙号。
    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定的名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史载,武帝即位后以建元为年号。以后新君即位,都与次年改用新年号,称为改元,历代相承,延至清末。历史上多数帝王在位期间都不止一个年号,如汉武帝就有建元元光元封太初太始征和等十个年号,而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竟用了三十四个年号。至明清两代都实行一帝一元制,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中途皆不改元。
    尊号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尊号有生前奉上的,也有死后奉上的,始于唐朝武后中宗之世。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朝同治帝尊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为慈禧。尊号都是些颂扬恭维之词,史书中称呼某个帝王时一般不采用尊号。
    对古代帝王,有的称年号,有的称谥号,有的称庙号,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唐以前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唐朝以后,由于谥号加长,称呼不便,因而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至明清两代,由于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而,习惯上用年号指代皇帝,如嘉靖、康熙、道光等。
                               (发表于《团结报》2000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