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功狗”蒋梦麟
在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中,蒋梦麟的任职时间最长,他1919年被聘为北大教育系教授,随后,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职务。傅斯年曾概括蒋梦麟对北大的贡献,大意为:蒋梦麟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对此,蒋梦麟是认可的,并开玩笑说:“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梦邻,浙江余姚人。早年留学美国,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回国后,曾编辑《新教育》月刊。蒋梦麟主张“完美的思想寓于完美的身体”,认为体育与美育结合,齐头并进,才能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谛。他提倡平民主义教育,认为“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要推进平民主义教育,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养成独立不移之精神”;第二,要“养成健全之人格”;第三,要“养成精确明晰之思考力”。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享受人生所赐予之完美幸福”,主张学术、教育都必须要真,“有真学术,而后始有真教育,有真学问家,而后始有真教育家。……无大教育家出,而欲解决中国教育之根本问题,是亦终不可能也。”
蒋梦麟从1919年到1945年在北大工作了二十余年,其中1930年12月他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正式出任北大校长,直到抗战胜利。在主持北大工作期间,蒋梦麟对学生爱国运动给予热情支持,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多次出席“北京国立九校校务讨论会”,处理善后问题,并严厉谴责政府屠杀学生的暴行。日本侵华期间,他的表现可圈可点,让人钦佩。1935年11月,蒋梦麟与北平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发表宣言,斥责冀东伪政府,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日本宪兵找上门来,“请”他去位于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进行解释。他毫不畏惧,深入虎穴。一个日军大佐居然想把他挟持到大连,他大义凛然,冷静地说:“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轻便吧——我已经在你们的掌握之中了。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无计可施的日本人只好把他放了。当时的北大在他领导下,“师生们的口号是‘在北平一天,当做二十年来做’”,教学与研究平稳前进,为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的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叮嘱文、法、理三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让人敬佩。他为北大延聘了众多知名教授,如丁文江、李四光、汤用彤、曾昭抡、徐志摩等,保证了北大教育教学事业的顺利推进。西南联大期间,蒋梦麟为维护三校团结,尽心竭力,他常说,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从而奠定了三校在联大八年合作的基础。
对自己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蒋梦麟晚年在回忆文章中说:“有人说北京大学好比梁山泊,我说那么我就是一个无用的宋江,一无所长,不过什么都知道一点。”其实,像蒋梦麟这样“一无所长”却“什么都知道一点”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的大教育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