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泰山的封禅大典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所谓的“封”就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来祭天;“禅”指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扫除以祭地。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的活动,至少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了。相传远古自无怀氏到西周,有七十二位君王封泰山禅梁父。
史书所记的封禅,最早见于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当时,秦始皇为了炫耀武功,率领千乘万骑巡行东方,从泰山南面直登山巅,于岱顶设坛祭祀,命丞相李斯刻石纪功。继而从北路下山,禅于梁父,所有告天的祭文和祭礼都秘密封藏于山中。
其后正式行封禅礼的封建帝王先后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其中汉光武帝的封禅声势浩大,全部仪式的进行都是公开的,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史料。汉朝以后,封禅的规模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公元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随从的文武官员、兵士、仪仗队伍长达数百里,波斯、天竺、高丽、新罗、百济、日本等国使节都来助祭,队伍十月从长安出发,十二月才到达,正月正式举行封禅礼,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景况可想而知。这次封禅后,改元为乾封元年。到了宋朝,真宗为宣扬自己的功业,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封禅泰山,留下了《述功德铭》的摩崖石刻。此后,历代帝王虽然仍据祀典按时派人祭告泰山,或登临山上,但再也没有举行过封禅大典。当然,历史上想要举行封禅大典的远不止上列六位帝王,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