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我是个胆小的人,所以早在沪综指2000点、创业板600点不到的时候就早早满仓,因为那个时候,我认为越跌胆子应该越大。那个时候胆子大,就是为了这个时候不必要为股市是不是风险大了而烦恼。
以前我说过,今年2200点就像2012年的2000点。既然如此,现在不过2300点,当然不会就认为有什么大风险,天下没有离底部100点的顶部。
但是有人会说,创业板涨幅已经不小了,创业板个股估值也高了,创业板大股东减持,创业板新股发行在即……所以创业板有泡沫,有风险。
可是我对泡沫的理解不是这样,如果一个股票,业绩今年20明年18,股价还能够上涨的话那才是泡沫。就是基于这样基本的认识,所以我在2011年4月3000点,大多数周期性股业绩还不错的时候,警告说股市泡沫大了,逃过两年的熊市。
记得当时还举过具体的某股来做例子,当年业绩1元/股,市盈率20倍,说起来不高啊。但是如果过一年,业绩跌倒0.4元/股,股价跌倒10元,市盈率反而涨到25倍。也就是说某股在20元的时候,静态市盈率虽然只有20倍,动态市盈率却高达50倍,这样的股票不跌那才是真正的泡沫。
相反,对于成长股来说,股价虽然上涨,但是市盈率却出现下降的趋势。比如说欧菲光,去年业绩摊薄后0.835元/股,股价48元,显然市盈率高达57倍,于是有人惊呼泡沫太大了。可是按照欧菲光业绩预告,半年度业绩同比增长140%-190%,那么业绩应该在0.54元到0.65元之间,取其中值,权年业绩可以预期在1.2元/股,那么现在的动态市盈率仅仅40倍。考虑到触摸屏行业的高成长性,可预期的市盈率还有机会下降到30多倍,这样的市盈率算是高吗?要知道2011年,同样是1000多点,那个时候创业板、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动辄在60-100倍。
对于成长股来说,多少倍市盈率算是泡沫,可能永远是个谜。最极端的时候,纳斯达克2000点的时候是按照市梦率来计算的。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股市盈率动辄成百上千。有人说,所以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了。但这正是资本市场魅力之所在。没有当初纳斯达克的泡沫,会有今天中国的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等一系列网络大佬的生存空间吗?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可能还在石器时代。
人类自发明创造了金融市场之后,金融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泡沫史。泡沫推动人类创造创新的能力不会枯竭。1987年的股灾,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传统行业泡沫的破裂。但是在旧泡沫破裂的同时,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1980年托夫勒出版的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很快如其所预言,在90年初以信息化革命催生了纳斯达克科网股的泡沫。纳斯达克指数仅仅在2000点的时候,格林斯潘就已经断言其有泡沫,然而互联网的泡沫最终将纳斯达克指数推高到5000多点的高度。
泡沫终究是会破裂的,只是它的韧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会发生如何巨大的改变。泡沫因为互联网尚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破裂。
就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同时,新的泡沫又开始悄然而生。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因为互联网的渗透,全球化进程变得不可遏制,新兴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因此新泡沫以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为特征,从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通胀周期。
对于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一开始的认识就是认为这实质上是人类一时半会无法满足对资源的需求而产生的危机。因此危机的最终解决希望在于人类因为商品价格泡沫而出现的大量持续的投入能够最终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人类寻找到更多的资源能够满足人类一段时期的发展。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希望的曙光依然在太平洋彼岸,那个人类最富创造力的国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很多人理解为经济保持增长的标志。但是我坚持认为全球经济崩溃近在咫尺。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2012年5月,基于页岩气在美国的开采和利用,我发出了石油泡沫即将破裂的警告。在数日之后,石油价格因为欧洲危机的导火索出现大幅下跌。这也构成了我开始认可世界及中国将开始一轮新牛市的要素。
有趣的是,就是在07年商品泡沫开始奔上巅峰的时候,伟大乔布斯的爱疯了开始登台亮相。在一个泡沫即将破裂的时候揭开了一个新泡沫的序幕:移动互联时代来临!
在我认识到牛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开始寻找能够支撑起一轮新牛市的标的。12年9月,博客文章“移动互联之风必将唤醒沉睡的A股”就是标志性文章。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移动互联产业链上的炒作如火如荼,但是奢谈移动互联网的泡沫为时太早。因为我们不知道移动互联产业链最终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
泡沫刚刚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