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鸟眼看市(820)问题真的很严重

(2010-06-30 09:38:34)
标签:

财经

分类: 鸟眼看市

昨天新浪网友继续对个人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很感谢。因为这位朋友显然是做了认真的思考,也让我看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问题会有怎样不同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这位朋友说:鸟兄的股市投资,感觉一向较为谨慎,我的总体感觉是:进的晚,出的早。所以能够逃过大跌。

之所以谨慎,之所以进得晚,是因为个人对市场的悲观情绪。在新浪写博客是从074月开始的,在此之前的文章是发在福州新闻网的投资论坛上。可以说074月之前我是很乐观的,所以当时的文章最多的就是“持有”或者“逢低买入”。

0775月大跌之后,我开始转向谨慎,特别是对后来的蓝筹股拉升行情基本上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在0710月之后,更是明确提出了要远离蓝筹股,做多小市值股的观点。应该说我在07年那一轮牛市里我是坚持到了最后,08117日晚发出“逢高卖出”的贴子,18日是星期五,120日应该是星期天,发出了大熊市的警告。

包括这一次,也不能算是出的早,模拟基金全面清仓应该是在416日之后。在个人看来这已经是够晚了。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作为一个以股市为生的投资者,内心底总是希望牛市能够走得更远一些,因此哪怕有最后一丝希望都愿意再坚持一下。

“进得晚”恐怕主要表现在08年底开始的这一轮牛市行情。原因一,在于个人并不认同管理层当时提出的救市方案,因此对此轮牛市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原因二,当时过度高估外围股市的影响,以至于看对了道琼斯的底部,却没有看清楚A股的底部。美股是在0939日才见底,而我在4月才开始全面看好A股走势。更悲剧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像南京银行这样的蓝筹股上,虽然在7月前有所收获,但是却错过了本轮牛市真正的行情主导者小市值股。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跌幅这么猛了,一次像样的反弹都没有?

简单地说是因为跌得还不够;复杂地说是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直截了当地说是因为持续不停的新股高价发行。昨天不仅仅是A股一家在跌,晚上的欧美股市在中国因素、美国不利的经济数据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下,欧美股市以及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经此大跌之后,欧美主要股指除经济状况最佳的德国股市,均已再度回落到年线下方运行。也就是说从4月底到现在,全世界股市正处在构筑头部的过程,而A股市场又缺乏实质性的政策利好支撑,市场拿什么来支撑一个强势的反弹呢?

反弹是需要空间的,3000点上下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套牢筹码,从2500点开始反弹,仅仅20%的空间,对大资金来说,完全缺乏腾挪的空间,更何况面临农行上市这样实质性的利空,谁愿意拿自己的钞票开玩笑啊?

人们总是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可是事实上又经常否认这样的观点。如果以此推论,以目前全世界股市走势来看,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正在急剧攀升,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下半年将面临严峻局面。的确,中国出口的是低端消费品,但是在经济危机之下,欧美消费者原本买两双鞋子改成买一双鞋子也很正常啊。

在政府投资、房地产消费、出口都将出现疲态的时候,我们怎么不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三个问题是风华高科是否可以介入。

不错我是说过风华高科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股票,目前表现也很强势。不过你可以参考一下鲁信高新081月后的走势,那是我在081月最后强烈关注的一只股票。现在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担心错过机会。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下“两房债”,新浪网友说应该不会那么严重。不知道“不会那么严重”是什么意思,是说不会血本无归还是说3700亿美元的金额不算大?

第一,如果继续救助两房代价太大,“两房”完全有可能破产,那么就将血本无归。“两房债”并不是美国政府担保的债务。

第二,神木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政府所支付的代价是平均每人一年3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推广到全国,13亿人口计是一年3900亿,扣除政府医疗保险上已经投入的部分,只需要多增支出2500亿人民币。3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5000亿,足够保障中国人10年全面免费医疗多增支出了。想想看,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因为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而在病痛中折磨甚至死去。而我们却把如此巨额的资金置于血本无归的风险之下。这都不算严重的话,还有什么更严重?

偶气得……

始于08430日的百万成长模拟基金。目前空仓观望。(模拟基金操作仅仅为验证个人投资理念,请勿模仿!为方便统计,其收盘价最后数字以四舍五入处理。)

名称          时间      成本价     持股数量  累计收益     收盘价  止损价

帐户总额:131.7  持股市值0   现金:131.7万元  累计收益情况: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