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2月16日

(2023-02-16 19:23:29)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贵州大学黄俊杰

明代水西屯兵遗址

 黄俊杰

明朝涉及到贵州修文县龙场驿的两大事件,即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状告中央官吏马晔案和朝廷兵部主事王阳明因仗义执言开罪宦官刘瑾被贬龙场驿案,可谓自古以来就是名闻遐迩的历史大案。这两个大案虽然年代相隔100多年(13831506年),但这两个大案却对于贵州历史特别是贵州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产生的交叉点就在水西屯兵遗址龙场驿。

前者是正能量。奢香夫人因受朝廷命官马晔之辱不惜忍辱负重亲自赴京上朝面见朱元璋告了御状。朱皇帝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并赏赐奢香金银及丝织品等物。奢香为报答朱元璋的恩典,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愿开山通道以便驿使往来。她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除开辟了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之驿道外,还迢迢500余里,开辟了龙场九驿:即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

后者是冤案。正德元年,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微等上疏朝廷弹劾宦官刘瑾被捕入狱。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义愤填膺、仗义执言,劝说皇帝宽裕忠臣而被廷杖四十,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担任驿丞。王阳明在龙场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成就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不仅通过“龙场悟道”创立了名扬四海的“阳明心学”,且创办“龙岗书院”传经布道,接纳“王门弟子”数百人,为贵州的文治教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奉献。

王阳明跟奢香夫人一样,还有一个更其重要的巨大功绩就是,对于维护中央与地方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具体表现就是与奢香夫人的八代孙也是水西宣慰使的继承人安贵荣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私交,更重要的是公干。

奢香夫人的龙场九驿就是水西的屯兵之所。所屯之兵不是明朝的官兵而是安土司的地方兵,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地方安定与民族团结,影响国家的统一大业。

为此,我们特别考察了坐落在大石乡大屯村子后山垭口上最为险要的“手扒岩”。从明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屯人要进出寨子,都必须经过“手扒岩”步道才能实现。从海拔1280米高处的“手扒岩”顶部向下行,可以体验行走“手扒岩”悬崖秘道的艰难。在“手扒岩”的几道岩壁上,还留下了多处岩书,岩书内容多为祈福消灾之意。也有用红笔勾画出的关防印玺。

从探寻到的多种遗迹表明,这里曾是500多年前“贵毕路”旁的一条附驿秘道,是当年安贵荣前往龙场与王阳明取得联系的必经之道。秘道上隐藏着不知多少关于安贵荣的秘密。

大屯一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咽喉要津,自古兵家必争。明朝初年,这里是水西安氏土司屯兵之所;后朝廷派兵平叛,夺得此地;接着水西安氏又卷土重来。朝廷与水西反复争夺,曾一度导致此地长期战乱不止。至今大屯一带仍留下“手扒岩”“安氏古墓”“营房大箐”“附驿道”“熬硝(躲兵)洞”“何(何德胜)堡洞”“躲兵三方洞、四方洞”“安贵荣打渔(垂钓)场”等军事历史遗迹。

大屯村,明初属水西“于的”则溪地,系水西四十八目之水外六目中的“底飞”(今修文县六广镇)土目所辖,它与龙场土目同为贵州宣慰使霭翠亲领。也就是说,修文县境内的“底飞”、龙场二目均系水西安氏亲自管辖。《大石乡志》上也看到相关记载:“手扒岩”是大屯的主要外出通道,是古代人用铁錾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出来的石梯步,梯步长约500余米,地势十分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修文县志·古迹志》记载:“在城北七十里的手扒岩地方,有明代安氏古墓一冢。”该记载说明,在明、清、解放前,“手扒岩”曾是“龙场九驿”古驿道旁的一条附驿秘道,如今安贵荣“宣慰古墓”遗迹尚存。在村子南面约3000米处,一个地名叫二道水的左近,还存有很多水西安氏的屯兵营盘建筑、乱坟堆等遗址。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阳明心学对水西土司乃至于整个贵州明代以后的历史都有着深重影响。

王阳明乃王曦之后裔。血脉继承,基因遗传于子孙,总会产生许多说不明白,理不清楚,却又不能不信的思绪现象。水西土司安贵荣,京都谪官王阳明,可谓“千里英缘一线牵”。王阳明受屈含冤,几乎丧命于佞阉之毒手,从发达的中州來到龙场,离奢香夫人开通龙场九驿相距百多年。而兴师通畅流变的贵州驿道,此时已日趋颓废,皆因明王朝内已显腐败之弊。驿道的铺设费用,运转费用,也已每况日下。但仍不防碍安贵荣对于阳明之敬仰佩服之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一个大学问家,屈就穷乡僻壤,还心系传道授业解惑立学之道,怎不感动如似井蛙而又桀骜不驯欲“离井”的真豪杰!我怀疑安土司多次造访阳明先生,贸然支助“钦犯”,岂不怕引火烧身?于是离其先祖铺设的驿道而不走,为密访“钦犯”,于鸟道之中寻着了一条秘道,凭着那时代作为土司头目的真功夫,徒步猜羊之路,不惜“手爬岩”敢于攀藤附葛,披荆斩棘,月夜访贤。我大胆地推测,现在修文大石乡的大屯村、小屯村,一定是安贵荣坚达访王之的而探索的一条秘密途径。王阳明在龙场呆的时间不足三年,而至书导安却达三次,可见他们二人之情谊与“三观”之一斑。敢肯定,王阳明也曾在安的精心安排下,于某个月夜暗访大小屯。大屯的屯兵,也许就是为了王阳明先生的一切之故,小屯住将,也许也为了王阳明之授教便捷之备。安贵荣之墓,也许正是阳明先生之“点穴”!安王,王安。绑定除了儒释道学之外,必定还有堪舆之学,“点穴”之赠!总之,安土司济困王阳明,绝对不会白干,而王阳明回报安土司除国统大义之外,一定还有私饋!

大石乡的大屯、小屯,一定是“土司兵”,不可能是卫所兵。而最多就一两个百户级的土司兵。设置这两个屯兵所的初衷,也许正缘于安贵荣对王阳明的生活之需的特殊布派,不在当时的本通要冲,大山之中秘密藏兵屯田自食,在中国的古代,到处都可以,极难极少被发现。否则,中国哪来那么多的绿林好汉呢!

综述而论,明代水西屯兵遗址,吾以为从概念上应如是理解和阐述。而从实际上去考证,似乎从地名角度探讨,也许能找到一些尚存的蛛丝马迹。大方不是有叫“上水”、“中水”、“下水”的地名吗?那里一定屯过兵,留过将。

似此推测而断,沿驿道建立的卫所肯定不少。千户所,百户长,屯兵戌边,的确遗留下许多兵屯遗址。现在仍被人们呼叫的许地名,正是如是的遗址。

其实,现在的许多乡、镇、县、市,不可能不为明代、清代乃至更远朝代的屯兵遗址。只是那些可资证鉴的古迹被今人当作罪证把它们毁灭斩尽了!我们追思重现,不过是一种赶时髦的暇想而矣!仿古重建,谈何容易!

“水西”可理解为水西安氏因家支宗法化、地域化、政权化的“则深制”而自建的自卫军事组织,政权的所在地。这种军事、行政合二为一的地域性、民族性特殊制度,大概也仅存于贵州的西北彝族居地。则溪作为一级行政区的代称,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平时则输之粟,有急则助之兵”,亦农亦兵,同时承担两种义务。则深之下,有所谓的“四十八部(即彝族以十二宗親之血缘关系传承下来更低一级的宗族分支名称)。一百二十福裔,一千二百奕续”。奕续是最基层单位,隶属于杩裔,福齑又分属各部,以四十八部分属十三则溪,统属于水西安氏土司。

在彝语里,“则溪”原意指“仓库”,也可叫“宅深”或“宅吉”。则深制度与家支制度互为表里,通过家支体现隶属关系,通过则溪实现“土目分治”(所谓家支,按汉族的简单理解即:树大要分Y儿大要分家。即彝族中的一种同宗繁衍的一分居制度,有比汉族更严谨的分居要求)。这种后宗同血缘、同地缘(可能也相距不远,总在安士司所辖范围)同一政权统一管理下的封建领主制社会,在贵州西北部,以今日的大方、织金、黔西为中心,波及面很广大,存在千年有余。水西十三则溪制度是最完整的。鸭池河以西十一则溪,另外两则溪即所谓的“水外六目之地”。与现在之地州县对比,大致如下:木胯、法戈等则溪在今大方县;架勒、阿架二则溪在今水城;胧胯、朵你二则溪在今织金;火著、的都二则溪在今纳雍;则窝、以著二则溪在今黔西;雄所则溪在今金沙;于底、

与“明代士司屯兵遗址”相对的屯兵遗址,我们则把他们称作“明代卫所屯兵遗址”。而这种屯兵遗址也有可能,在明代中叶,尤其是“奢安之乱”以后为明王朝强制建立于水西土司,即安氏统治区。当然,名称有了变化,即因“改土归流”,而设府、州、县,以明初之卫所军制而设防。如是之治当始于顾成受命平息思南,思州的田氐砂坑之争。再说,水西的“水外六目”中的威清卫、卫城长官司,不就是最可靠的证明吗?!从这个角度考证所谓“明代水西屯兵遗址”也许更好理会许多历史遗疑。

奢香夫人开通龙场九驿隶属明朝的驿传军事制度。古代驿传关系着国之安危。调兵遗将,行审作战,粮秣运翰,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功能太多。驿道是一个完整的水陆交通系统。由国家统一管理,並按日程远近设置驿、站(递运所)和递铺。京日会同馆,外日驿。贵州通往省外的驿道有五条。湖广至贵阳的湘黔驿道,贵阳至云南的黔滇驿道,四川重庆到贵阳的川黔驿道,贵阳经都匀到广西的黔桂驿道,这四条驿道都经过贵阳。另外黔西北由四川叙永经贵州毕节、乌撒到云南的川黔滇驿道,

驿有三种:陸驿备有车、轿、驴、马;水驿设在江河港口码头,备有船只;水馬驿设在水陸交通御接处,备有舟,车,驴,马。

水西土著头领霭翠,水东土著头领宋蒙古歹几同时内附明朝,朱元璋分别赐覆器汉姓“安”,取之于“安邦定国”之意;又令宋蒙古歹改名为“钦”,暗示“尔宋蒙古歹”乃皇帝派外之“钦官”!老朱都希望“水西水东”连为一体,委责于彼。殊不知这两位须眉土雄,经不起皇天厚爱,不久即驾鹤西去,让两位“贤内助”成就伟绩浩功,青史留芳。

安霭翠之妻奢香夫人,宋钦之妻刘淑贞夫人,妻承夫志,运筹帏幄而治辖邦,临难赴危,同心协力,共谋良策,面圣申屈以倡大义,畅示忠心。明德夫人深明大义,顺德夫人顺应契机。履诺圣之言,率彝部自己开设,自己出办和管理驿道。刘淑贞足智多谋,奢香审时度势,二者真乃罕有的巾帼英雄。奢香夫人开通龙场九驿,位于今修文的龙场驿是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南经木阁等,卜野拿等地而达贵阳的阜华驿,北经扎佐驿,底赛驿,养龙坑驿通播州和重庆,西通乌莞乌撒。龙场西行至陸广河,水西的三大渡口之一的陸广驿即设于此。谷里驿在黔西谷里,水西驿在黔西县城,奢香驿在今黔西与大方交界的西溪河边,故又名西溪驿。总之,有了奢香夫人的率先示范,才有安氏后人安观,安贵荣再续先祖之志的“水西的前十桥”以及安国亨的“后十桥”。当然,当年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也少不了遇河搭桥。而卫所的普遍建立,当然以驿道为首选之地。否则,驿道就失去了它的历史彼时性,徒费了奢香夫人的忠君臣心。所以,明代水西屯兵遗址也包括了这些官兵之屯兵之所。这才是正宗的明代水西屯兵遗址。这些古智先贤的卓绝绩功,随着时代的进步,被更先进的业续逐渐淘汰,代之以更先进更现代化的“天路驿道"!若是自然淘汰,也可释为“丛林法则”,但是,当我们今天企图追寻某段史迹而临场凭悼时,残露着明示着人为破坏的劣迹时,吾心真的五味杂存,不禁生出呕吐泄毒的感觉!内心也萌功着千千万万不要"数典忘宗”,更不希望再生“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闹剧!

20224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