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年红泥小火炉不敢枉言的blog文化 |
分类: 人生百味 |
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没有暖气没有液化气,冬天取暖就是红泥砌成的炉子,烧的是煤炭,冒的是浓烟。晚饭后,炉子上炖着满满一盆热水一家人就围着火炉烤火。大人如此,孩子是坐不住的,于是我们几个顽童相约而出一起疯跑,忽然看见另外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个物件迎着风猛跑,不一会手里的物件就冒起狼烟,再一会就燃起熊熊烈火,我们好奇,围上去讨教,那些小朋友吝啬,不告诉我们是什么东西,也不透露制作工艺,我们只好自己琢磨。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山坡挖了一些红泥回去,大家用水和泥,然后猛摔,慢慢提炼出纯净的粘性,做了一块长方形胚子,用小刀挖出炉膛和炉眼,于是大功告成,为首的叫张合作的小伙伴给我们作了分工,国庆回家拿燃烧的煤块,建国准备散煤,我的任务是收集一些干柴。不一会,国庆从家里炉膛里盗出一块燃烧的煤块放进小炉子里,建国将散煤渣盖在炉火上,干柴放在最上面,然后张合作开始向炉子吹气,吹着吹着就觉着头晕,然后我们轮流来吹,忽然,火猛地一下蹿上建国的脸,头发顿时燃烧起来······。此时不远处的另一群人嗤嗤大笑,我们忍无可忍上去理论,结果惨败而回。
过了几天,张合作兴奋的找到我们神秘地说,他已经做出小炉子了。随即拿出来让我们观看,炉子已经干燥,外观与家里做饭取暖的炉子一样。张合作说,我已经试验过,效果好极了,上次我们真傻,炉子里没有炉条,烧的也不是木炭,即使点着了抱在怀里也会把手烫伤,不怪被人家耻笑。随后他给我们作了示范。没事的时候,我也偷着做了一个,而且炉子上面雕刻着一颗红五星,炉体比其他人的都小,他们说太小不好使,我说微缩的都是精品。又过几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我们趁着夜色拿出各自的小火炉,先放进去火种,上面用木炭覆盖,迎着北风奔跑,小火炉先是冒烟,然后蹿出熊熊火苗,还噼啪作响,待火苗熄灭后就可以拿在手上或揣在怀里取暖了。对了,为了得到木炭,我还专门去了果园找来干枯的果木在自家的做饭炉子里烧制,据说果木木炭没有烟、燃烧时间长、取暖效果好,现在烧烤城的木炭就是用果木烧制的。另外我们还用铁丝做了炉火通条和扒煤渣的小铲子。从此,每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便不约而同的手捧小火炉在一起玩耍、取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如今的小朋友已经有太多的玩具,同时也不需要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取暖,所以不知道小火炉为何物,也体会不出我们往日的那份童年的快乐。有人说不是天气变暖了,而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迁,是啊,现在连炉子都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要想寻找“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感觉,就只能在诗与记忆中去寻觅了。
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