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净的渐进和顿悟之法

(2017-04-29 17:51:42)
标签:

平等思维

智慧

清净心

分类: 平等思维

情绪化即是愚蠢,但人们常常会陷入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如何彻底摆脱情绪化,让自己的心回归清净,回归智慧状态?在平等教育的第101期认真能力训练营家长课上,针对一位学员的提问,唐曾磊老师为大家讲授了彻底摆脱情绪化的两种方法。

阅读点睛:

1. 渐进法:我们每个人目前都不是智慧最高的时候,只能是慢慢地、一步步地靠近智慧。

2. 顿悟法:看到烦恼的无意义,再不烦恼。

     

清净的渐进和顿悟之法
 

在平等教育的第101期认真能力训练营家长课答疑环节,有位家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唐老师,您好!我发现近段时间,我在起情绪时,总是想着下一个事情去接纳(和谐沟通三步法第一步)、怨我(矛盾万能解决三步法的核心),却一直处在情绪里。我想切换一下,去接纳、怨我,该怎么操作?

唐老师:起情绪的时候,你只需要停下来。没有下一个。如果非说下一个,就是停下来。当你起情绪的时候,火上来了,你要做的就是停下来。

家长:我停在那里的时候,脑子里还会胡思乱想。

唐老师:如果你非要胡思乱想,你就想一些能够让你清净的东西。比如我们很多家长都在持大悲咒(每天读诵大悲咒达到一定遍数),你起情绪时赶紧念大悲咒。念咒不是说会马上飞来一个菩萨,让你变得开心,而是你不再有心思胡思乱想。咒从文字上看是没有意义的,你念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反倒脑子不会胡思乱想。如果去做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你一定会胡思乱想的,因为“意义”本身就会让你去想。

家长:在念咒时也会胡思乱想。

唐老师:那是另一回事。你念咒时胡思乱想,是因为你的清净程度不够。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你烦恼时念咒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尤其是当你生气的时候去念咒,会使你慢慢清净下来。

 清净的渐进和顿悟之法

家长:前两天我因为有件事起了情绪,就坐下来开始念大悲咒。我念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地一直想烦恼的事。

唐老师:如果你知道你在想烦恼的事,回来接着专心念,就不再想烦恼的事了。

大家知道吗?当你做一件事情能一直做下去、纯粹地去做的时候,就是你智慧最高的时候。

我们每个人目前都不是智慧最高的时候,只能是慢慢地、一步步地靠近智慧。我们禅修(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免费的禅修,由唐老师带领大家修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时听水声、听耳鸣,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总是走神。你要做到的是,以前走神得特别多,现在走神得越来越少。比如十分钟之内,以前只有一分钟在听,其他时间全都是走神。后来变成两分钟在听,然后三分钟、四分钟在听,这就是进步。

假设我们打坐时听水声,情况往往是这样——开始时是听水声,然后心就跑了(即胡思乱想),脑子里想了一个故事。等这个故事完了,回来了,意识到刚才忘记听水声了。知道应该听水声的时候,确认着听一下,马上心又跑了。跑着跑着突然想到:我不是要听水声吗?心再回到听水声上来,然后又跑了。心始终都在跑。也就是说,你那一坐坐下来,基本上绝大部分是妄念,偶尔几个节点上是听水声。这就是你的认真程度。

你说你念大悲咒,心会跑。念大悲咒和听水声,和念任何咒语、佛经,其实都是相似的。规定动作(念咒、念经、听水声、听耳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你该做的,但你只能在很少的时间里做该做的事情,要不怎么混成这样呢?怎么会经常不幸福呢?

人就是这样的,这种智慧水平才导致你过这样的生活。

“就这么简单的事,我都做不好,念个咒心老是跑!”你就是这个智慧水平嘛!

知道自己在这个水平上,一旦觉知自己念着咒走神,就别再走神了,赶紧回来。有的人知道自己走神了,但这个神儿走得特别有味道,不想回来。这叫愚蠢。要做到觉知走神,赶紧回来;再觉知走神,再赶紧回来……

一开始是这样(以手画一道笔直竖线示意为水声,以手左右大幅度摆动示意为走神,刚开始左右摆动幅度大),后来是这样(手摆动幅度减小),大家明白吗?一开始离直线很远的,再往后近一些儿(手摆动幅度再次减小),再往后,越来越接近这个线(手摆动幅度更小,越来越接近直线),这时,你就慢慢有智慧了。 

家长:谢谢唐老师!

唐老师:刚才讲的是渐进法。

顿悟法是什么?是看到烦恼的无意义,再不烦恼

如果从智慧的角度看,烦恼是没有用的,所以不再烦恼。智慧的人只想:我做什么有用?去做。这就叫大根器。

一般人听这个就像听故事一样,认为不可能。

其实是可能的,只是你不可能——就是你自身目前不可能做到,所以你就会在很简单的事情上做得很差,让自己不断地犯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